易感性是指人和动物对某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感染受性的大小,是指—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易感性完全由基因决定。在环境
致病因子作用下的
基因表达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即使基因型一致,基因表达还会受到甲基化、
体细胞突变、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等影响。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人群易感性。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易感状态。如果该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数多,则人群易感性低,反之则高。一般情况下,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与人群易感性相反,称为人群免疫性,以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衡量。人群易感性高,为传染病爆发或流行准备了条件。但是仅有人群易感性高尚不足以引起疾病流行,必须有易感性高的人群暴露于该病的传染源,才能引起流行。
新生儿初生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者,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个别传染病如百日咳,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易感。这是由于他们体内缺乏
特异性免疫力的原因。
某些地方病或
自然疫源性疾病,久居流行区的居民,因既往患病或
隐性感染而获得该病免疫力。非流行区居民迁入流行区后,因缺乏相应免疫力,而使流行区的
人群易感性升高。
对易感人群按免疫程序实施计划免疫及必要时强化
免疫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全球消灭天花的辉煌成就,其最重要的对策是实施痘苗接种计划。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2000年在全球消灭
脊髓灰质炎的行动和1991年美洲已经达到在该大洲消除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都是大力实施计划免疫的结果。
通过隐性感染可以获得免疫力,使
人群易感性降低。但是不能藉借此降低人群易感性。因为,隐性感染者一般也起传染源作用。
询问法:如麻疹可通过询问麻疹既往病史、是否注射过麻疹疫苗,来了解人们对麻疹的易感性。在天花消灭之前,人们往往采用询问是否种过痘苗,还可通过检查种痘的瘢痕等方法确定对天花的易感性。显然,询问法只限于一些以显性感染为主并有病后持久免疫的人类病。
血清学试验方法:用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人群对某病的抗体水平,以了解与估价人群对该病免疫性与易感性。由于血清学广泛应用,现代已经发展成流行病学一个分支,称为
血清流行病学。对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离不开血清流行病学方法,甚至在某些非传染病研究中也需要应用这种方法,例如,
心血管病的血脂检测等。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是由多基因构成的,它部分决定了个体发病的风险。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因此学术界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患病某种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患性。易感性+环境因素=易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