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陕西省
西安市新城区皇城东路39号,西安城内中心偏东北处。秦王府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竣工。
历史沿革
明初,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以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故朱樉的府邸称秦王府,后有13代藩王在此居住,历时266年,曾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办公地。
秦王府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竣工。长兴侯耿炳文。都指挥使濮英督修营造。
清顺治六年(1649年),秦王府改建满城时,“萧墙”被毁。
清雍正年间,西安建庙宇,秦王府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
辛亥革命时期,秦王府毁于火。
1921年,冯玉祥督陕时,拆用城砖设督军署,建“黄楼”,秦王府由砖城变为土城。
1950年,端履门一带的城墙被拆除。
1956年,东西两城门及城墙被拆除。
1985年,秦王府北城门(广智门被拆除。秦王府内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地。
2000年8月11日,西安市古代建筑工程公司对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坍塌区域进行清理、加固和防雨作业。
遗址特点
建筑规模
明秦王府分内外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周长4,65公里,全系夯土筑成,有四门,正南门称“灵星门”,其他三个分别为东外门,北外门和西外门。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城,周长2158米,面积37.3768万平方米,亦有四门。东日体仁,西曰遵义,南日端礼,北曰广智。这些门名均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提点,内含“仁、义、礼、智”的意思。
明万历三十四年(1615年),朱勤美撰《王国典礼》卷六二《宫室》载:“秦王府制洪武四年定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七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可知秦王府墙高9.28米,下宽22.4米,顶宽6.4米,女墙高1.76米。
建筑特点
明秦王府城外,有一条护城河,水引自浐河,经龙首渠流入壕中。护城河上各城门前都架着一座带有左右廊房,加护门的桥。在萧城与砖城之间的空隙地带,建有山川坛和社稷坛。
明秦王府内外朝宫和内寝宫为城内的主体建筑群。外朝宫的建筑依次为承运殿、圆殿,存心殿,嘉靖八年,承运殿后增盖王宫一座。
文物遗存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四座城门上均起着高大歇山式屋顶的城楼,屋面覆盖青色琉璃瓦。据《同官县志,工商志》载:“明时所制琉璃,专供秦王府盖造之用。”“同官”位于铜川市东南隅,叫“立地坡”的地方窑场专烧。
文物价值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文物保护
2003年9月24日明秦王府城墙遗址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公布保护范围为:城墙及其基址四面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的四面外延5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陕西省
西安市新城区皇城东路39号。
交通指引
西安火车站上车乘坐251路到新城广场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