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王墓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秦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明朝14位秦王的家族墓地。
历史沿革
明代秦藩共传11代15王,其中除末代秦王因明末农民战争动荡,未能以亲王礼制安葬于秦王墓区外,其余14位秦王均择墓地于西安府城南的咸宁县诸原上,即今的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与韦曲街道范围内,此即为明秦王墓兆域之所在。该区域现有明秦王墓封土、神道石刻、碑刻墓志等物质遗存众多。
墓葬格局
秦愍王墓是第一任秦王朱樉的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坐北面南,封土堆高约20米,周长187米,墓园面积8000平方米。秦愍王墓西北有陪葬墓1座,东南有陪葬墓4座。这5座墓分别为秦隐王、秦僖王、秦怀王、秦昭王的墓葬。从地面散存的黄、蓝釉琉璃瓦片证明,墓地原有陵园建筑,现墓南神道两旁有大型石雕14件,均系明初雕刻,造型刻工精美,是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品。
秦隐王墓位于秦愍王墓东北约1千米,今东伍村北,是第二任秦王朱尚炳和其妃嫔的合葬墓。封土高约20米,周围约100多米。东西各有小墓1座。因地面无任何实物,估测为秦隐王及秦王妃刘氏、夫人王氏墓。墓南神道两旁,现存大型石雕12件。
秦康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康王井村东北,是第五任秦王朱志𡐤及王妃陈氏的合葬墓,墓园面积1500平方米。康王墓坐北面南,墓冢已破坏,封土堆残缺不全,文物已盗劫一空。墓东南有一墓冢,墓前无任何遗物,不知为何人墓葬。
秦惠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庞留井村东北,是第六任秦王朱公锡和王妃王氏的合葬墓,墓园面积1900平方米。秦惠王墓现存封土堆,高约10米,周长约60米,墓旁又有一墓冢,高约9米,周长50米,估测为惠妃王氏的墓葬。神道两旁,由南向北,有大型石雕16件。
秦简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简王井村北,是第七任秦王朱诚泳的墓葬,墓园面积1800平方米。墓葬坐北面南,高约15米,周长约100米,略呈圆锥形。
秦宣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三府井村东北,是第十任秦王朱怀埢的墓葬,墓园面积2800平方米。宣王墓封土堆高约9米,周长60米,座北面南,神道两旁现存石刻10件。在诸秦藩王墓中,惟此墓有牵马人,但无石麒麟、石狮、武官,也可能埋入土中或被毁。
秦僖王墓、秦怀王墓、秦昭王墓位于秦愍王墓东南4座陪葬墓中。秦定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简王井村北。秦靖王、敬王、肃王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三府井村东,墓冢及地面文物都已平毁无存。
文物遗存
明秦王墓遗址区内,共有碑刻五通两座龟趺,分别是,明永兴懿简王之墓墓碑、大明宗室秦惠王神道碑、秦惠王暨妃王氏合葬墓碑、秦康王墓前御祭文碑、赐嫡子敬够墓碑,及秦隐王墓及秦康王墓前龟趺两座。各处墓志铭计有六合(方),分别是唐氏墓志、秦康王妃陈氏墓志一合、秦惠王继妃嵇氏墓志、秦昭王次妃萧氏圹志、秦景王圹志以及半块某任王室墓志。
明秦王墓遗址区现存石刻六组77件,多为石像生造像,有马、羊、虎、狮、麒麟、人牵马、文官、武将等造型,也有望柱、朝天吼及龟趺等具有特色的造型。
1989年11月18日,秦简王墓被盗挖,在西北角有长宽各1米,纵深18米的盗洞,青砖门被毁,被盗走彩绘陶马及东西排列整齐的320件、高约20厘米的粉彩陶俑,后经公安部门追回300多件,现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文化
按照明代制度,各藩始王之后,世子、诸王年满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每井安排有两营兵护守。后来明朝灭亡,但是守墓人留了下来,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社会变革,“井”和“寨”发展为村庄,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例如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和南高寨等,就是当初看护陵墓人员的后人所形成的村落。
研究价值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秦王墓其遗址区内有着丰富的物质遗存,有些秦王墓的陵园形态保存相对完整。明秦王墓有着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明代西安城的城市发展及明诸藩王的陵墓形制都有着较大的意义。
明秦藩王家族墓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文物数量多,尤其是陵前石刻,系统地反映了自明初至明末300多年间的石雕艺术的发展过程,是研究明代石刻艺术、服饰礼制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保护措施
2003年9月24日,明秦藩王家族墓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2006年5月25日,明秦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明秦王墓分布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交通信息
乘坐西安公交736路至大府井站,步行800米到达大府井村。
乘坐西安公交736路至航天大道神舟五路口站,步行720米到达三府井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19: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墓葬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