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拼音:míng rì huáng huā)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在担任徐州太守时给王巩写了一首应和诗《九日次韵王巩》。次韵王巩,就是用王巩写给他的诗中所用的韵,来作一首回应的诗。这首诗是这样的:“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诗中最后一句说:“今日我们有幸在重阳节相逢,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们要尽情地饮酒赏菊,而不要匆匆忙忙地各自回家。因为这美丽的菊花就是为重阳节的欣赏而绽放的,假如今天不去欣赏,到了明天,菊花就成了过时的东西,连蝴蝶对它也会毫无兴致。”菊花之于重阳节,如同月饼之于中秋节,节前人气很旺,节后少人问津。
古人重阳节有
赏菊习俗,苏轼在诗中曾说,重阳节过后的菊花,纵然开得再好也已过时,寓意人们应该珍惜当下。人们总是为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懊悔,为了还未发生的事情担忧,却常常错过了正在做的事、正在看的风景、正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然而昨日已经成为历史,明天依旧是一个幻影,唯有今日唯有此刻才是生命的真谛,它才是值得人们去珍惜、去把握的时刻,生命也只有在此刻才能体现它最大的价值与张力,而不是等到“明天”节过了才去赏花,人走了才去懊悔。
元·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曲:“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清·
梁启超《满洲铁路中立问题》:“此我国人所亟当猛醒,而未可遽以明日黄花置之者也。”
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诗中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蝴蝶将为无处寻花而发愁,暗示到了这时候,人也将没有什么可玩赏的了。所以“明日黄花”原指过了节令的菊花。后来所指范围扩大,凡过时的事物均可用它来比喻,所谓“明日黄花,过时之物”,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昨日黄花”的出处尚未明确,学界多以误用导致模仿做结。是一些人杜撰的词语,因人们不了解这里的“明日”是相对于重阳节的“当天”而言,并没有“未来”的意思。于是凭想当然,认为既指“过时”,当然不能是“明日”,而应该说“昨日黄花”。但“昨日”重阳节还没有到,“黄花”也未过时,正跟成语的原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