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经营南海
明成祖对南海诸岛进行勘察和经营的历史事件
明成祖经营南海是明成祖(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积极对南海诸岛进行勘察和经营的历史事件。
管理方法
命名岛礁
郑和七下西洋,受命于明成祖,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前六次均发生在永乐年间,而且每次必登、必书南海诸岛,在中国外交史和航海史写下了光辉一页。这大概就是以“永乐年号”命名“永乐群岛”意义之所在。有关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著作,多成书于“宣德”年间,这或者就是以“宣德年号”命名“宣德群岛”的原因。
郑和多次往返南海诸岛,以郑和之名命名“郑和群礁”,是对这位著名航海家、外交使臣的纪念。跟随他一起下南洋的航海家也没有被忘记。景宏岛以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之名命名。南沙群岛的马欢岛,被白色珊瑚沙和贝壳碎屑覆盖,还有水质不错的淡水井,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马欢之名命名。马欢精通伊斯兰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三次随郑和下西洋,著有《瀛涯胜览》一书,详细记述了下西洋的经历以及所到各国的风土民俗、地理特征,也记述了一些南海诸岛的名称和地形地貌,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与马欢岛同处于“形如橄榄”环礁上的费信岛,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费信之名命名。费信,“回教徒,以能解阿拉伯语言,被命为通译”。他先后四次随郑和出使西洋,将自己历览海外各国情况写成《星槎胜览》二集,书中以“七洲洋”命名西沙群岛,以“昆仑洋”命名南沙群岛。位于南沙群岛的巩珍礁,以明代航海家巩珍的姓名命名,他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幕僚,特别是成书的《西洋番国志》记录了所经二十多国的风土民情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全过程。
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设置机构
永乐四年(1406年),郑和船队平旧港(今印尼巴邻旁)陈祖义,在其地设立旧港宣慰司,是为大明最南方疆土,以控制南洋核心要冲地带。
施进卿因为协助郑和歼灭陈祖义有功,被封为旧港宣慰使。向他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这样,明朝加强了对旧港的控制,使郑和船队远航无后顾之忧。在旧港设宣慰使司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外交成果,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在16世纪初,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中把苏门答腊-阇婆当做中国十二个省中的第十个省。然而宣慰使司虽为明建制,施进卿依然服属爪哇,他所控制的范围狭小,比不上过去的三佛齐国
永乐八年(1410),平锡兰(今斯里兰卡),擒其王至京,改立新王;扶植原属暹罗(泰国)的满剌加(马来半岛)独立而作为大明藩属,并平定苏门答腊内乱,扶立其王;一系列举措确立了大明在南洋的权威,令海外贸易大兴,并开启了华人大规模开发南洋的时代,与汉武帝之凿空两域意义足可相匹,海外藩王相继来朝,皆仰慕中华的强盛,竟遗令不肯归国,请留葬于中华之地,其气象之伟大,永远今后人追想。
移民南洋
基于南海的开发和管理,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程被推动。此后,出现了大量华人移民,他们对东南亚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重大意义
西沙、南沙群岛,都是中华民族先辈开发的海域与岛屿,不但最早发现,还命名岛礁,还有郑和下西洋船队航海经过南沙岛屿进行补给淡水的史实。南海西洋诸国相继来朝,贡使贸易频繁。郑和等不辱使命,明成祖对南海西洋诸国的共享太平之策获得了成功,还将先进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远播海外。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经营南海诸岛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郑和下西洋被《剑桥中国明代史》誉为“海上的远征”。明朝对于南海诸岛的影响之深。另外在南海诸岛经常能够发现“永乐通宝”,这也为明成祖经营南海诸岛提供了实物证据。不仅如此,在现代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日益凸显重要性的今 天,明成祖经营南海更是显得非常有意义,这给中国在历史上拥有南海诸岛的统治权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
如果基于历史的领土主张可以定义对水域和海洋的管辖权,那么中国人可以指出600年前他们曾在这些海域畅行无阻的事实。
成就总结
明成祖经营南海大大促进了明代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给中国在历史上拥有南海诸岛的统治权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07:38
目录
概述
管理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