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诗篇》是
阎志创作的诗集,首次出版于2008年11月。
内容简介
《明天的诗篇》对城市生活进行了现代审视,对现代人生存状态提出了质疑。尽管书里有一辑题名为“城市的和解”的诗,但其他的诗,都处处透露出诗人对城市生活方式的质疑,处处透露出诗人对城市生活被日益格式化的担忧。即便在诗人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眷恋的诗行里,也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对城市生活价值的怀疑与讽刺。诗人对城市生活本质的再发现的同时,也认识到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某种价值诉求。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与那些无病呻吟、顾影自怜的诗歌不同,阎志的诗歌跳出了个人自我的狭小天地,把视野拓展到自然、社会、时代的大舞台。他的诗始终植根于这片古老、广阔而又多灾多难的土地,始终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息息相通,为他们的悲哀而感叹,为他们的觉醒而欢欣,流露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气息。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中国人告别了贫穷,过上了较为富足和文明的生活,但还有一些人的生活至今还相当贫困,这其中主要是农民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他们不仅在现实中处于边缘的地位,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即使是文学,也很少关注过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视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无视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对现实、良知和五四文学精神的遗忘、背叛。阎志却默默地注视着这样的一些人, 用滚烫、炽热的情怀,毫不吝啬地把爱、悲悯呈现给这些被忽视的人群。《受伤》一诗就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镜头:一个进城的农民工兄弟被汽车撞伤却始终得不到人们的关爱,显得孤独而无奈。这些城市边缘人生活的悲剧尽管每天都在发生,但却很少有人思考他们和所谓“文明人”“知识阶层”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正在失去的就是一种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牢牢锚定心中的价值观。
从这个层面的意义上去考察,阎志诗歌所坚守的、所唤起的就是世人对苦难所觉醒的关怀意识。他的“ 城市的和解”组诗就是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城市农民工而写,透过这些生活中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人们仍然能够看出其核心的价值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怀和文明价值的标尺,诗人才会几乎在第一时间对汶川大地震做出了迅即的反应,他既对地震给人们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而悲伤、痛心,又为人们在地震中所迸发的生的坚强和关爱之心所震惊、感动,又一次用艺术的形式证明了诗歌的真正生命在于真实、真诚,阎志的诗歌几乎是用一种没有任何雕饰的语言记载了这幕惊天动地的场景。
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问题也是阎志诗歌所表达的重要命题,他以“诗歌地理” 为题的12首诗作涉及到不少地方的自然风景,都以一种和谐的姿态与人类共处。阎志的诗作不是泛泛地描摹这些自然景色,他更注重思考的是自然生存的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他笔下的自然很有点像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那些山水更像人类的密友而存在,大自然成了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的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09年10月26日,《明天的诗篇》获得第四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阎志(1972年—),湖北罗田人。中共党员。历任《鄂东文学》编辑部负责人,《市场时报》记者、编辑。1996年创办公司,2002年组建武汉卓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现为武汉市政协委员,市广告协会副会长,省作协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童年的鸟》《阎志诗选》,长诗《挽歌与纪念》,长篇纪实文学《时代之光》《天若有情》,小说集《少年去流浪》,散文集《黄昏小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