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城镇
山东省诸城市辖镇
昌城镇,隶属山东省诸城市,地处诸城市东北部,东与百尺河镇相邻,南与密州街道相接,西与相州镇毗连,北与高密市柴沟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诸城市区1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18.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昌城镇户籍人口为67475人。
历史沿革
古属夷地。
周时,属莒子国封地。
春秋、战国时,属齐国。
秦时,属琅琊郡。
西汉初年,置昌县。
东汉,昌县废,地入东武县。
隋后,属诸城县。
清时,属逄戈庄练。
民国十八年(1929年),置昌城乡,属诸城县第七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置昌城区。
1951年春,改为第十六区。
1958年2月,撤区改置昌城乡。
1958年9月,昌城乡与芝灵乡合并,成立先锋公社。
1959年,更名昌城公社。
1984年4月,撤昌城公社,分置昌城镇、芝灵乡。
1989年4月,撤芝灵乡并入昌城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昌城镇辖得利斯、昌城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道口、重兴、行寺、孙村、河岔、郑家河岔、杨义庄、栗园、埠头、芝灵、官沟、巴山、大宋13个村民委员会,共78个自然村,下设48个居民小组、10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昌城镇辖3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昌城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城镇地处诸城市东北部,东与百尺河镇相邻,南与密州街道相接,西与相州镇毗连,北与高密市柴沟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诸城市区1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18.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城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境内最高峰巴山,海拔149.3米,最低点潍河河底,海拔42.62米。
水文
昌城镇境内河道属潍河流域。潍河为境内最大河流,境内长度7.8千米,流域面积4.0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芦河、百尺河。
人口
2011年末,昌城镇辖区总人口6.6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5万人,城镇化率49%。另有流动人口4995人。总人口中,男性3.3万人,占49.52%,女性3.31万人,占50.48%,14岁以下1万人,占15.19%,15~64岁4.8万人,占73.21%,65岁以上7646人,占11.6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6万人,占99.85%,有13个少数民族,共98人,占0.15%。2011年,人口出生率9.63‰,人口死亡率12.52‰,人口自然增长率-2.8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7人。
截至2019年末,昌城镇户籍人口为6747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昌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
2011年,昌城镇财政总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49万元增值税1655万元,企业所得税84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731元,比上年增长32.4%。
2019年,昌城镇有工业企业25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1个。
农业
2011年,昌城镇耕地面积10.78万亩,人均1.64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63万亩,林地面积3.9万亩。是省级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板栗、黄烟、蔬菜等。
2011年,昌城镇生产粮食5.6万吨,人均1699.34千克,其中小麦2.8万吨,玉米2.8万吨。
2011年,昌城镇板栗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2750吨,黄烟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900吨,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5.2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黄瓜、芸豆。
2011年,昌城镇水果种植面积560亩,产量1470吨。
畜牧业
昌城镇以饲养生猪为主。
2011年,昌城镇生猪饲养量37.29万头,年末存栏22.20万头,羊饲养量0.36万只,年末存栏0.25万只,牛饲养量0.6万头,年末存栏0.51万头,家禽饲养量138.64万羽,上市家禽57.4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9.2亿元。
工业
昌城镇以食品加工、橡胶轮胎、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食品加工、钢材物流、机械制造等大中型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5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389万元,2011年达到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2011年,昌城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职工1.7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8家,职工1.37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4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1家,10亿元以上的2家,工业园区4个,其中省级1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昌城镇有商业网点2650个,职工11400人,中百集团落户境内。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2011年,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进口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主要产品有大豆、海产品、橡胶、服装辅料等4类13个产品,出口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主要产品有橡胶轮胎、肉制品、保鲜蔬菜、家具、纺织服装等5类170多个产品,销往20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1.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0.3亿美元。
金融
2011年末,昌城镇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8%。
电信业
2011年,昌城镇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00万元。
邮政业
2011年,昌城镇邮政业务收入105万元。
交通运输
昌城镇有哈长铁路胶新线及青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平口路、诸朱路2条省道横贯东西,境内有得利斯火车站和青莱高速诸城东出入口。
2011年末,昌城镇区道路总长度209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17米,镇区桥梁8座,总长度663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昌城镇有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5个,图书室22个,藏书近20万册,各类文艺队伍16支,专业人员208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昌城镇有幼儿园(所)29所,在园幼儿2045人,教师101人,小学13所,在校生4170人,教师2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2所,在校生2755人,教师195人,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3934.7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91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昌城镇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潍坊市级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类科技人才86人,承担国家863科研计划1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昌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个,卫生院1所,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3张,固定资产总值0.97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90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人、执业(助理)医师0.5人、注册护士0.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6万人次,住院手术236台次,出院病人0.4万人次。
2011年,昌城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1万人,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昌城镇有省级标准化学校体育场5个,100%的农村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3%。
社会保障
2011年,昌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42户,人数1395人,支出166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1人,支出10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人,支出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医疗救助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人次,共支出43万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临时救济152人次,支出4万元,比上年增长3.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9万元,比上年增长6.5%。
2011年,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820人,有2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全年共帮助1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2011年,昌城镇五项社会保险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986万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0.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3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和0.15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
邮政电信
1999年10月,昌城镇开通有线广播站,到镇100杆5千米,镇到村1500杆75千米,村以下400杆20千米,现有广播喇叭116只,通响率达100%。1997年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8万户,入户率达76.52%。
2011年末,昌城镇有邮政网点2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0千米,投递点78个,乡村通邮率达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7.5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43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8.65万件,征订报纸0.9万份、期刊0.61万册。
2011年末,昌城镇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7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6%,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互联网用户4600户。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昌城镇区铺设干线水管67.8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厂1家,日处理污水2万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供电
2011年末,昌城镇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7座,主变压器14台,总容量5.2万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0条,总长度170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5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100%,供电可靠率达100%。
供热
2011年末,昌城镇区蒸汽供热管道总长度9.6千米,供热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供热用户460户。
燃气
2011年末,昌城镇区天然气管线15.6千米,天然气用户460户。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昌城镇区公园5个,园林绿地面积110.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1.65%。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昌城村而得名。
著名人物
路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人,民国七年(1918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转为国民党,曾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北方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秘书,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他赞成国共合作,致力于北方革命,在北京党部任职期间与李大钊精诚合作,不幸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与李大钊等20人一起英勇就义。
田裕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又名田寅东,昌城镇大花林村人。11岁就读巴山私立小学,民国七年(1918年),考入青州第四师范。民国十一年(1922年),考入武汉高等师范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武汉市委委员。民国十五年(1926年),当选为武汉三镇数十万学生代表。民国十六年(1927年),奉命回山东工作,由中共山东区委分配到青州地委任宣传部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回诸城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贫民协会,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万言书”。1928年11月20日被秘密枪杀。
王海禅(1881~1959),昌城辛庄子村人,国画家。幼年家境贫寒,30岁时发愤学画。他的画以烟雨云龙见长,擅用泼墨,所作画气象峥嵘,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1952年,山东省举办画展,他的《崂山烟雨》条幅获一等奖。
陶钝(1901~1996),原名徐宝梯,字步云,昌城镇徐家河岔人。民国十年(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后在济南、青岛等地任教。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济南被国民党逮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路孟凡等人保释出狱。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回乡组织游击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去鲁南、第四联中任教,参加抗战协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调山东文化协会工作,开始从事曲艺及小说的创作。先后发表《马大娘探儿子》《李秀娟卖豆腐》《上升》《黄犍》《女运粮》《麦杏黄》《杨桂香鼓词》等作品,《杨桂香鼓词》是他的代表作。1956年,回乡探亲,写了《故乡十记》散文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刊印发行。建国后调省文联工作,并在第一届省文代会上当选为曲艺改进协会主席。1955年,调中国曲艺研究会工作,1958年,在全国第一届曲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曲艺协会副主席。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此后,又在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路端谊,民国十五年(1916年)生,昌城镇路家道口人,路友于之女。青年时代就读于陕西西北农学院,解放后参加工作并在陕西省农林科学院任副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小麦锈病专家。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奖励,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78年到1982年,被聘为国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同年,被聘为农牧渔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82年,民盟中央聘为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五、六届妇联委员,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崔嵬,民国元年(1912年)生,原名崔景天,昌城镇王家巴山人。曾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考入山东实验剧院。他和杜建地合写了《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陈鲤庭的舞台剧本《放下你的鞭子》被他改成街头剧,用青岛方言在青岛王戈庄演出,此后该剧演遍全国,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其本国看过。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编写《参加八路军》等剧本,同时致力于京剧改革工作,担任过延安鲁迅学院戏剧系教员,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系主任,中南文艺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致力于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工作,与赵丹合称为“南赵北崔”。1957年,他们两人一起到青岛参加过《海魂》外景拍摄。1959年,导演《青春之歌》。
蒋德华,1962年7月出生,诸城市枳沟镇蒋家庄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诸城市乡镇企业局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城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副书记,贾悦镇镇长,昌城镇镇长。2001年4月始担任昌城镇党委书记。历年被诸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于明堂,1963年9月出生,诸城市朱解镇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198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朱解供销社、桃员乡武装部、林家村镇党委和团市委、石河头乡政府工作。历任供销社文书、武装部干事、党委秘书、团市委副书记、乡长等职,2001年4月任昌城镇镇长。连续五年被诸城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拟确定为山东省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参考资料
昌城镇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4: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