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7月,是昆山市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昆山科技创新平台,为江苏省首批、唯一的综合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
工研院简介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采用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手法,秉承“无限服务、永续创新”的理念,以“引领新型产业集聚、服务中小企业创新”为己任,重点围绕昆山产业特色,开展技术应用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活动。
围绕“以AMOLED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以小核酸制药为突破口的生物技术产业、以传感器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为支撑的机器人产业”,建成了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感知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所和工业机器人研究所五个研究所,并结合光电产业园、小核酸产业基地、传感器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等打造了研究所、孵化器、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集聚体系。
围绕模具、电子信息、家具、木制品、通讯及集成电路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建成了江苏省昆山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民生用品重点实验室、通讯系统及芯片设计测试高端平台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培训、检测、信息查询、设备共享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以产学研平台建设为手段,加速产业链形成和专业园建设。已建成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北大科技园昆山分园、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分所、昆山产业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等六大产学研平台,促进产业、技术、人才在昆山进一步集聚。
以技术转移及孵化为途径,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立了工研院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了校企、园区之间的合作平台和桥梁,有效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成功引进产业链上企业和项目60多个。
以人才吸引为关键,确立“人才引领产业”的创新之路。形成“吸引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支研发团队,打造一个创新企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路径,以人才战略带动产业发展。共集聚院士4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位,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8位;累计有644位人才在工研院创新创业,硕士以上学历达38%以上。
工研院作为昆山“1院(工研院)3区N基地”的科技创新格局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下一轮的发展中,将继续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为关键,通过健全产业集聚、技术支撑、人才集聚、服务支撑四大功能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的“科技引擎、创新特区、智慧高点和服务高地”。
作为昆山的科技创新平台,工研院将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视野、灵活的机制,深化与全球创新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界的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大功能
自主研发功能
围绕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的研发;围绕现有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制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围绕产业技术发展的前瞻性研发。
公共技术服务功能
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所能共享的资源、信息公共平台。
技术转移及孵化功能
汇聚科技成果,为产业集聚发展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源和支撑。
综合配套功能
提供适宜的物理空间,灵活的创新机制,健全的金融支持,强大的政策扶持及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备的增值配套服务。
主要成果
在自主研发方面
工研院确立了机器人、小核酸生物医药和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物联网四个自主研发领域,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所、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和感知技术研究所,引领昆山未来产业方向。
在公共技术服务方面
建立了江苏省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木制品及家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通讯系统及芯片设计测试高端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创新。
在技术转移及孵化方面
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提供高新、高质、高端产业的技术后盾,引进产业链上企业和项目30多个,提供全程增值服务。
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
南大昆山创新研究院、北大科技园昆山分园、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分所、昆山产业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浙大昆山创新中心等先后落户工研院,针对创新活动及昆山率先现代化开展研究,促进产业、技术、人才在昆山集聚
综合配套方面
建成72500m,集商务、研发、居住于一体的高质量物理空间;形成了高效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人才集聚和培养机制,共同促进科技创新。
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先进单位”称号。
历史沿革
2023年8月22日,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四期EPC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