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苗(150-220年),字德胄,
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
人物生平
当时,扬州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上任之初,时苗前去拜见蒋济。蒋济平素嗜酒,不巧正遇他喝得酩酊大醉,不能见他。时苗气恨之下,回去刻了一个木人,署名“酒徒蒋济”置于墙根,早晚射之。州郡虽然也知道是其所为,实不恭敬。然而,时苗行得端、走得正,亦无可奈何。
当初,时苗为官上任时,乘坐一辆牛车来寿春。一年过后,母牛生一小犊。卸任后,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将牛犊带走。但他却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当地民众父老虽“攀辕卧辙”,时苗还是执意留犊而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偏激,然而,时苗却因此而闻名天下。后任太官令,为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后因不满曹操专权朝政,弃官归隐,正始年间病卒,年70余。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亦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因称时公祠或“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曰 “留犊祠巷”。
时苗死后葬于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小漳河之滨。当地群众称其墓冢为“牛令圪塔”。自此,“时苗留犊”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历代文人墨客过此多有诗作,抒发怀古之感慨。元代监察御史王恽写有一首《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清代文人孔庆珪《太平乡》一诗中有“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佳墓巍然存,大木风萧疏。爱此太平乡,醇风还古初。”诗作歌颂了时苗的高尚品德和太平乡的秀丽风光与淳朴民风。
苏轼、张軏、汤鼐和王九思等也都为时苗留下赞美诗句。明张軏《留犊池诗》云:“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汤鼐《留犊池》诗曰:“漫说池湮不记年,开池今见郡候贤。爱民政高向时著,留犊名从去后传。”尤其是明寿州主事董豫所作的《留犊池》一诗,读来令人深思。
“去任无惭到任时,独留一犊饮斯池。
廉名不持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
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
寿春令时苗为官司时“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为后人留下了为官清廉的千古佳话,其“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的无私品质,实为居官知耻的典范。
时苗为寿春令时,所带母牛产犊,卸任后带走此犊本无可厚非,当地民众父老亦“攀辕卧辙”力劝,但一世清廉的时苗却认为此举是可耻之事,力所不为,足见居官知耻之意在其心间已根深蒂固。
《论语》曰:“行已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说:“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康有为则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纵观古今贪官犯脏,皆因寡廉鲜耻,靡所不至,其怕的是刑律,就是不怕羞耻二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居官者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为政者中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居官者懂得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孔子曰:“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为不正,百姓何所从乎?”耻字从而,“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当下,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党和国家正在整治腐败,只要为官者具备居官知耻的“最后底线”,相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大幅减少。
以“时苗留犊”这面镜子照一照,嗜欲淡,营求少,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维世,高远纯洁的志向就会主宰我们的心灵。
相关事件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是唐人李翰《蒙求》中的一句话,蒙学类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也都载有“时苗留犊”的掌故。时苗作为古代清官的典范,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轶事典故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南街,至今仍保留着一座为纪念东汉寿春令时苗而修建的留犊祠,时苗留犊的清廉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时苗留犊”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东汉以来,世人常以“留犊”作为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以教后人。《太平广记》、《寿州志》均有记载,历代文人雅士尤推崇备至。晋羊祜嗣子篇:“历官清谨,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梁萧绎有“所冀方留犊,行当息饮羊”之句。唐李翰《蒙求》一书收有“时苗留犊”的故事,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元代赵子昂感于“时苗留犊”,欣然命笔,为画一幅,墨迹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史籍记载
《三国志·魏书》中并未对时苗单独列传,只是宋人裴松之的注里有些许记载:时苗字德胄,(三国时魏国)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往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置之墙下,旦夕射之。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然以其履行过人,无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於叙人才不能宽,然纪人之短,虽在久远,衔之不置。如所忿蒋济者,仕进至太尉,济不以苗前毁己为嫌,苗亦不以济贵更屈意。为令数岁,不肃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馀,以正始中病亡也。
时姓现状
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时(chi)音至今不被国家认可,愿我族众有机会要求中国文字委员会批准为双音字。
源自时起达。讳时溥,号菡毂,彭城(今徐州)人.生于唐咸通庚寅年正月十五日,娶妻颜氏,甲午年由举人授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初为武宁军牙将,后因兵哗变,推为节度使,出师镇压黄巢起义军,迫黄巢败退至山东虎狼谷自杀,因功进同书门下平章事,因战功封巨鹿郡王,后又与本部将朱全忠连年相战,战败,殁于昭宗景福二年,葬河南樊里.附近族众,害怕株连而改姓时(chi)。
为何时(shi)读(chi),另一材料时(shi)改(chi)是在唐朝末年景福二年以后,山东滕州市时村(时店)时姓人中除了一位宰相时溥(893年)曾任武宁节度使,巨鹿郡王,因与朱温(朱全忠,五代后梁皇帝)不睦,与朱相争,后被朱温所逼自杀,族人为避祸,怕受牵连而改姓时(chi)。在考查中发现,时溥家乡滕州市时村(时店)邻村朱姓较多时村村头曾立泰山石狼、石虎两座,用以化解朱(猪)吃时(食),实蕴含着时溥与朱温间的怨缘关系。
生卒考证
时苗具体的出生和去世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让我们大致估算一下。“年七十馀,以正始中病亡也。”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年),那么他去世应在245年左右,上溯70年,为汉灵帝刘宏执政期间(168-189年),有资料说时苗出生在汉建兴十五年,汉灵帝并无建兴这一年号,肯定是错误的,但若为建宁四年(171年),则大致相当。河北省平乡县史志研究资料说,时苗于建安十八年以孝廉举荐为寿春令,也就是说,在213年,四十岁左右的时苗来到如今的寿县这一地方任寿春令。那一年的历史背景是:建安十八年五月,汉献帝以冀州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七月,曹操修建魏国的社稷宗庙。后在魏国设置尚书、侍中、六卿等官职,魏国成为国中之国,而且是实际上的权力中心。时苗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说明他是深受曹操赏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