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2008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冯开平的浪漫言情小说新书《旮旯村的风流事》从故事的内容看,应该叫《血脉》,因为通篇围绕着人们在传宗接代的观念的支配下,千方百计的要娶妻生子,由此引发了各种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换亲、买卖女人、买卖婴儿),“血脉”也是故事中一个小孩的名字,所有的情节几乎都是围绕者他来展开的;从故事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应该叫《轮回》,男女主人翁结合就是一个爱的轮回的故事。本来嫦娥是说给老大的,可是由于嫦娥妈妈的作祟,嫁给了老二,经过离婚、改嫁、丢孩子、得孩子等曲折的经历,和强奸、杀人、坐牢等痛苦的磨难,最终还是成了老大的妻子。
内容简介
围绕着主要故事的爱的轮回,其它还有等等次要情节的轮回,喧染了这一轮回的主题。轮回既有宗教、宿命的成分,也有量变引发的质变、渐变导致的突变的周而复始有规律变化的哲学的涵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故事的思想不消极。就故事的表现形式来看,叫《旮旯村的风流故事》也不错,故事的人物和情节都发生在偏僻的旮旯村,视角也是以旮旯村人们的特有的视角来审视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如以故事发生的背景来命名,叫《三月桃花红》最为合适,故事的关键事件几乎都发生在每年三月清水河畔挑花盛开的时候;以故事的主人翁来命名可以叫《大柱子与嫦娥》,这两个人物分别是男一号和女一号,这两个人物的爱情故事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若想猎奇,叫《我的一个生父和三个养父及其我妈》也是能够说的通的,假如要吸引人的眼球,可以叫《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到底叫什么好,请读者朋友给作者一个答案。(答案可以写在书评里)
不管叫什么题目,作者是想通过旮旯村“个性”的人和事的故事化的叙述,描写和展现,表现“共性”的中国农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近50年来人们生育、婚恋、生活观念的变化变迁,以及中国农村虽历经“大跃进”和“文革”的折腾,但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照耀下,传统农村正在向现代农村裂变,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似乎可以听到而中国农村铿锵前行的脚步声。这也暗和了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旋律。
小说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具有浓郁的淮河文化风情。
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语言,原生态的描写,原生态的感情,一切都是照生活的本来的样子搬到纸上来的。原生态到什么样子?就象那顶端还开着黄花的一条黄瓜,一朵花瓣上还滚动着露珠的牡丹,一只立于小荷之上被风吹的东倒西歪的蜻蜓。怎么,你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吧,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吹的,老和尚的头不是木头刻的,凹凸葫芦不是绳勒的。
图书目录
一件风流事,几多未了情(代序)
第一章三月桃花红胜火一段风流从头说
第二章大柱子差把火李大山伤心事
第三章大姐出嫁小妹私奔一波三折换亲不成
第四章老来俏看上二柱子小撮合乱点鸳鸯谱
第五章旮旯村惊艳小妹妹送郎
第六章二柱子探家赶会小嫦娥莫名怀孕
第七章大哥背黑锅兄弟龙虎斗
第八章七嘴八舌旮旯村捕风捉影说风流
第九章嫦娥跳河浮想联翩大柱搭救假戏成真
第十章小广播通风报信老来俏调虎离山
第十一章老李家喜地欢天迎娶嫦娥妈诡计多端生变
第十二章孩子从何而来嫦娥哭诉真情
第十三章为母亲含泪嫁人遇瘦猴婚宴惊魂
第十四章秋风瑟瑟李大山上坟神神道道大柱爹生病
第十五章新婚蜜月快乐多好景不长命多舛
第十六章死不瞑目李大山抱恨盖棺定论旮旯村痛悼
第十七章兴冲冲大宴亲朋悲戚戚孩子失踪
第十八章洞房花烛多少蛮婚泪买妻送妻几许光棍情
第十九章小姝买子谢大哥村民设计阻抓人
第二十章墙倒三遍使好泥二柱投资二郎山
第二十一章爱跨过了海峡巧泰山是同乡
第二十二章衣锦还乡情浓似火无限感慨血书洗冤
第二十三章大柱子走了桃花运王嫦娥杀人起波澜
第二十四章大棒卖子丧尽天良嫦娥寻仇夜不成寐
第二十五章李大柱浮想联翩犯罪人有所托付
第二十六章血案惊天茅草棚抛尸灭迹二郎山
第二十七章急匆匆腊梅进城凄惶惶弘毅流亡
第二十八章想孩子断肠思断肠探嫦娥泪眼看泪眼
第二十九章父子拉钩上吊兄弟反目成仇
第三十章老来俏撞车身亡张弘毅走向天国
第三十一章二郎山春深似海旮旯村岁月如歌
第三十二章真情停泊枫桥边不见当年桃花红
后记
作者简介
冯开平,笔名驽骀,安徽泗县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安徽经济报社。
三十年来,冯开平一直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两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先后获得安徽省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文学作品散见于《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省内外几十种报刊杂志。
冯开平的人生格言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幸福不在彼岸,快乐在于手起笔落之间。
图书序言
一件风流事,几多未了情
看到书名,读者朋友不要以为这是一部流行的情色快餐小说。“风流”是个多义词,这里的“风流”不是风花雪月的“风流”,而是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风流”--一件莫须有的“风流事”,演绎出一曲惊天动地的爱之风流歌。
作者以最底层、最偏僻、最角落的旮旯村五十年的变迁为背景,以一件大伯和弟媳妇莫须有的风流事为主线,以描写农村中的人情世态为重点,向读者朋友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原生态的风情画卷;作者用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特有的幽默风格、土得掉渣的乡土语言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农民形象。
看,大柱子带着“差把火”的性格缺陷,喊着“穿大鞋,放响屁,坐牛车,看丈人”的号子,左手牵着嫦娥、右手牵着雪脉向我们走来;王嫦娥脸上带着腼腆羞涩的微笑,心中藏着一腔的辛酸,向我们诉说着她再嫁、失子、复仇、坐牢的曲折经历;李二柱,头顶老龙河的高梁花,脚踏二郎山的黄土地,从无路的地方辟出一条路来,虽然做了大老板,还像邻家的哥哥~样可亲;张弘毅几分落寞、几分潇洒、几分无奈、几分浪漫地走向天国,给我们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李大山因没给大柱子娶上媳妇,而睁着不暝的双目;李大丫带着大儿子找不到媳妇的担忧抱病而终。
图书后记
经过两年多“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厉鬼”的创作,终于将我对于家乡黑土地的那份纯真挚爱,对于父老乡亲旺盛的生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的那份敬仰,流于笔端,形成了文字,集结成《旮旯村的风流事儿》。在这付梓之际,笔者万分感慨。
少小出野里的我,对于茅檐低小的茅舍、蛙鸣蝉噪的柳林、落日余晖里归来的老牛,以及河边啃青草的小羊,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神契合,以至于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年,在省城生活了十五年,都融不进灯红酒绿的都市文化中去,一味地咀嚼着那泉水叮咚、乡风流韵的乡野风情。
农民的血汗养我成人,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我上了大学,而且上的是中文系。一辈子从事着码字的工作,我常常自责,你为什么不能将你熟悉的乡野风情和农民生活变成一部作品呢?农村中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在那个非常的年代,能够活下来的占50%;活下来,能够读书的占50%;读书的,能够上到小学毕业的占50%;小学毕业,能够上到初中毕业的占50%;初中毕业,上到高中毕业的占50%;高中毕业,能够上大学的占2%;上了大学,读中文系的占10%;读了中文系,现在仍从事文字工作的占20%1.从事文字工作的,对农村生活感兴趣的也许还占10%。这样看来,上个世纪以来五十年间农民生活中那么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老冯呀老冯,你不反映,谁来反映?你不钟情,谁来钟情?你不枉披着一张文人的皮了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我拿起笔开始写《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梦里吃糖想着甜,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使命归使命,生活归生活,要构思成一个故事,写成作品,我显得力不从心,在此我要感谢我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人李英女士,在我有几次写卡壳的时候,是她绘声绘色的描述再现,给了我创作灵感;有许多情节和故事,都是我和她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聊”出来的,虽然署上我的名字,但是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历时三年,动用了我除工作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去掉七情六欲,断绝了和一切朋友的交往,拔了电话,关了手机,潜心创作。
编辑推荐
一首感天地乡野大爱恋歌
一轴原生态民情民俗画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8 16:2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