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唐代李白五言古诗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此处的湖光山色,甚为幽美。水中倒影,瀑布奔注,泉水清澈,山峦空青,还有注公栅、陈焦墓等古迹,渴望友人万巨来此相聚同游,共咏佳句。
作品原文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1]
西经大蓝山[2],南来漆林渡[3]。
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4],沓浪[5]竞奔注
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6]注公栅,突兀陈焦墓[7]。
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
何日睹清光[8],相欢咏佳句。
注释
[1] 诗作于唐上元二年,时李白60岁。另有一说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 万巨,原本无注,从卢纶及韩栩两人送万巨诗, 可以考知万巨曾为江南幕职, 与李白交往时还很年轻。按《宁国府志》卷三十一《人物志·隐逸类》,“万巨世居震山,天宝间以才荐不就。李白有《扶风豪士歌》,即巨也。因巨远祖汉槐里侯修封扶风,因以为名。”
[2]大蓝山,又名兰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西南六十里,危崖高耸,下临落星潭。
[3]漆林渡即今章家渡,因绕岸有漆树为林故名。
[4]吞翕(tūn xì),聚合;归并。
[5]沓浪(tà làng),层叠而涌的波涛。
[6]峣岩(yáo yán)高耸的山岩。
[7]陈焦(?-261)三国时吴丹杨安吴(今安徽太平东北)人。永安四年(261)卒。《吴志·孙休传》称其死后“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8]清光(qīng guāng),清美的风采。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君能礼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
作品译文
西行经过大蓝山,来到南边的漆林渡。
水色清明倒映青天,森林烟云缭绕如一匹白丝稠。
流水翻腾沸涌,浪涛奔注
清潭落满天上星光,龙啸水雾如烟。
高耸的岩石上有注公栅,还有突兀而起的陈焦墓。
矗立的山岭,明媚的清川让我频频回顾。
思念万夫子你啊,如同解渴想琼树。
什么时候一起同睹这清丽的光景,吟咏欢乐的佳句。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0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