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旧州境内,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历史沿革
旧州古建筑群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
明万历年间,始建平播桥;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毁;清乾隆初,宝相寺僧佛能与生员丁有光,善士杜之麟等募资重建,又圮;清乾降五十四年(1789年)秋,佛能弟子印元继师志复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仲春,告竣。
明崇祯初年,黄平知州古德恒始建福众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毁,按旧制重建,更名“会通桥”;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复圮,黄平州贡生杨光廷、庠生张学尧等重修,并“以石易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再圮,州人刘汉芳、刘琬西、刘济川、张鹏程等捐募巨金重建,为五孔石拱桥,同时易名“福众桥”;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大水冲坏,绅首林茂昭筹资修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修。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始建仁寿宫;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
清乾隆年间,里人戴深人倡全州绅士创修文昌宫;清光绪年间,重建。民国初年,改作县立第二女子高等小学校舍,后扩建成旧州第二小学,已搬迁。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始建天后宫;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扩建。
清光绪年间,李中山建“达源发”商号。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朱宏泰创建朱氏居宅。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周恩来、朱德、肖克等革命领导人的率领下,红六军团、中央红军曾二过旧州,在旧州留下了许多红色革命遗迹。
2018年3月28日,旧州古建筑群进行防雷设施建设。
建筑格局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黄平县旧州镇的舞阳河畔,大部分集中于西大街和老里坝大街,包括仁寿宫、天后宫、万天宫、文昌宫、天主教堂、达源发商号、朱氏居宅、西上街民居、福众桥、平播桥等历史古迹。旧州西上街全长约234米,两侧临街民宅18幢,多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多进封统印子房”,其特点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构架,两侧封砌三山屏风墙,既防火又防盗,独具特色。这些民居基本保持原有风貌,古色古香。每栋单体建筑内部装饰木刻、浮雕、窗雕饰品等,内容丰富,表现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建筑风格鳞次栉比。
主要建筑
仁寿宫
仁寿宫,为江西临江府会馆,是一处尚未完成装修工程就投入使用的会馆。位于旧州西中街。主祀肖英佑侯,兼祀晏平浪侯和赵公元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由宫门、戏楼、厢楼、正殿后厢楼、后楼组成轴对称合院式布局,封火墙围护。木雕精美。原正殿明间供肖英佑侯像,两次间分别供晏平浪侯和赵公元帅像。悬有“福荫潇湘”及“善人是富”匾额。已毁。戏楼两侧耳房与厢楼连接,厢楼楼层为挑楼,挑出空间做连廊使用,廊前置雕花栏杆,利用挑出檐柱的柱脚联系枋作为栏杆地袱。栏杆通体雕刻精美,唯有地袱雕刻现状各间不一。靠近戏楼一间基本完成。中间一间图案主体基本完成,但留白处应该的剔地部分,大多还未处理。而与正殿相邻一间,则仅仅在应雕刻图案部位处起线,还没雕刻。虽留下不少悬念,却为后人留下那个时期细木作加工工序的难得实例。
天后宫
天后途经宫,福建会馆。又称天妃宫、天妃庙、妈祖庙,也称娘娘庙,保存较好。旧州天后宫选址于旧州西下街。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521平方米。由宫门,戏楼、厢楼、无极殿(带抱厦)、后堂、厢楼等组成轴对称合院式布局,高封火墙围护。原无极殿中设神龛,供天后木主“无极天上圣母神位”。金柱上抱对曰:“本是孝女成仙,别开真形皆称母;相传妈姑转世,除却偏廊又姓林。”已毁。
万天宫
万天宫,四川会馆,供奉李冰父子。位于老里坝大街东段南侧。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4柱3门3楼砖牌楼式大、歇山顶戏楼、左右山顶厢楼各6间、拾梁穿斗混合式单檐歇山顶正殿等组成。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明间为抬梁式,次间穿斗式。
文昌宫
文昌宫,在西大街马家巷原文庙西侧。清乾隆年间,里人戴深人倡全州绅士创修。清光绪年间,重建。民国初年,改作县立第二女子高等小学校舍,后扩建成旧州第二小学,已搬迁。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112.7平方米。牌楼式官门、戏楼、厢房已毁。存正殿,为木结构歇山顶。正殿祀“七曲文昌帝君”。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在城东门出口处。占地面积约1870平方米。教堂主体分为“通经堂”和“起居堂”两部分,另有伙房等建筑。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及旧州当地群众信徒出资修建,是一处集中欧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古代建筑。
“达源发”商号
“达源发”商号,在旧州西中街南侧。前临西中街,后达马家巷。典型的前店后宅布局。前店已被改造。后宅尚存,占地面积约415平方米。由石库门、厢房、穿堂、厢房、正房和后厢组成,轴对称合院式,高封火墙围护。石库门对联曰“读圣贤书通体达用,行仁义事致远通方”,横批“幽人贞吉”。门上为“达源发”商号横匾。各建筑间以连廊串联。门窗木雕以镂空雕和浮雕技法为主,内容有“双凤朝阳”“渔樵耕读”等吉祥图案。建筑均无油饰。
朱氏居宅
朱氏居宅,在旧州西下街北侧。典型的前店后宅布局,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为防火空斗马头墙“印”字形建筑,构成天井院式布局,临街为双台铺面临街往后依次为铺房、厢房、上房、后院。朱氏民宅地势虽窄小,却布局巧妙。大门门楣饰“双凤朝阳”图案,两旁枋窗饰“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图案,两侧次间长窗雕饰“五福献寿”图案,左侧断火墙上绘塑“八仙庆寿”浮雕,墙前有花台、水池、鱼缸、石山等,朱氏民宅设计建造独具特色,建筑风貌保存完好,为旧州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朱宅同时还是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临时开设银行的旧址,具有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意义。
福众桥
福众桥,在旧州镇西门外,初名“古公桥”,东西向。五孔石拱桥,长67.7米,宽7.3米,高9.2米。存建桥碑记1通。
平播桥
平播桥,在旧州镇东隅,西北东南向,单孔石拱桥,长23.6米,宽5.87米,净跨18.3米,矢高6.9米。存石碑1通。
历史文化
革命历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旧州时,曾在仁寿宫召开济贫大会,举办文艺演出;同年10月2日,肖克领导的红军第六军团长征攻占旧州,军团司令部宿营天主堂,搜得一张近1平方米的贵州省法文详细地图,由传教士阿尔佛雷德·勃沙特翻译,肖克将军笔录,译为中文。这张地图对当时红六军团转战贵州进入湘西起到了重要作用;天后宫无极殿山墙上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旧州时留下的“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工农与红军联合起来,打倒贵州国民党军阀王家烈”等标语和漫画。
文物价值
旧州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旧州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旧州古建筑群,路程约23.6千米,用时约3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