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乡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下辖乡
旧县乡,隶属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地处东平县西北部,东与济南市平阴县接壤,南与老湖镇为邻,西与斑鸠店镇连接,北接济南市平阴县,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0.9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旧县乡户籍人口27764人。
历史沿革
北宋代,境域为南谷镇,后历属东阿县。
1958年,属东阿公社。
1984年,设立旧县区公所。
1985年,改为旧县乡。
1996年1月,由平阴县划归东平县。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旧县乡辖旧县一、旧县二、旧县三、旧县四、寨子一、寨子二、寨子三、陈山口、高徐、山窝、浮粮、吉城一、吉城二、吉城三、吉城四、吉城五、北吉城、王古店一、王古店二、王古店三、王古店四、王古店五、屯村铺、东鹅山、大鹅山、尹村一、尹村二、尹村三、姬庄、姜沟3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旧县乡辖30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旧县一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旧县乡地处东平县北部,东与济南市平阴县接壤,南与老湖镇为邻,西与斑鸠店镇连接,北接济南市平阴县,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0.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旧县乡南部为山地,西北部平原,南北狭长,东高西低,最高点黑风口,海拔240.2米;最低点大鹅山洼,海拔62.1米。
水文
旧县乡小清河位于东平湖出湖口,河道长度为3.6千米。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济平干渠”在境内通过。
自然灾害
旧县乡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水、干热风、低温、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1985年4月。
自然资源
旧县乡境内磁铁矿地质储量0.6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4亿立方米;花岗岩地质储量为1.54亿立方米,可采集储量1.2亿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旧县乡辖区总人口272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65人,城镇化率3.2%。总人口中,男性13525人,占50.03%;女性13749人,占49.97%;14岁以下6353人,占23.29%;15~64岁18175人,占66.64%;65岁以上2746人,占10.0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96%;有回族13人,占0.04%。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长率-1.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4人。
截至2019年末,旧县乡户籍人口2776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旧县乡财政总收入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51万元,增值税76万元,企业所得税1.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266元,比上年增长120%。
截至2019年末,旧县乡有92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58个。
农业
2011年,旧县乡有耕地面积2.38万亩,人均0.86亩。
2011年,旧县乡农业总产值14000万元,农业增加值比地区生产总值的49%。
2011年,旧县乡生产粮食5566.6吨,人均201千克,其中小麦5405吨,玉米98.15吨。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3.2万吨;大蒜种植面积1.2万亩,葱种植面积0.4万亩。
2011年,旧县乡生猪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羊饲养量3.8万只,年末存栏2.5万只;家禽饲养量9.1万羽。
工业
旧县乡的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5.24亿元,企业91家,职工370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亿元。
商业
2011年末,旧县乡有商业网点150个,职工1567人。
2011年,旧县乡社会商品销售额达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金额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金融
2011年末,旧县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68亿元,比上年增长47%。
邮政业
2011年,旧县乡邮政业务总量110万元,其中纯收入80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旧县乡电信业务收入89.28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旧县乡境内有255省道,长10.2千米。乡道全长6.5千米,宽7米,环湖路长11千米,宽12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旧县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处。图书室15个,藏书3.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化业余创作队达150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旧县乡有幼儿园14所,其中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53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3所,在校生1025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780人,专任教师6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2011年,旧县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40万元,比上年增长38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8%,比上年增长15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旧县乡有卫生院1个,门诊部12个;病床2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7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9名,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3人。
2011年,旧县乡医疗机构完成诊疗0.74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旧县乡有学校体育场地4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社会保障
2011年,旧县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户,人数12人,支出2.04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45户,人数1142人,支出10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月人均7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3.57万元,敬老院1处,床位7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8人。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万元,使8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819人,参保率80%。
基础设施
1994年12月,旧县乡建成广播电视站。
2011年末,旧县乡共有线电视用户2800户,入户率48%。
2011年末,旧县乡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6个。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732n,电话普及率68.7%,宽带接入用户709户,占72.6%。移动电话用户2897户,3G用户156户。
历史文化
旧县乡因乡人民政府驻旧县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铧山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山虽不高,但逶迤如蟠龙状,悬崖突兀,怪石嶙峋,山谷幽深。
石刻造像位于山巅面北的朝阳洞内,洞口上部刻“朝阳洞”3个楷体字,左右又有两洞口,三洞内相连,皆属自然石洞。洞内有圆雕造像两尊,据碑文记载,一为白衣大士观音像,一为护法韦驮像。观音像为坐式,面北,似坐于石椅上,右手抚膝,左手抚椅肘;头戴巾,身披斜交大衣,内着僧祗支;面部上宽下窄。像高1.2米,宽0.75米,在造型上与其它地方所见的观音像略有不同。韦驮像,面东,无首,结跏趺座,右手抚于凸腹上,左手握一物置于左膝上,领下垂佛珠,像高0.8米,宽0.46米。据考,两造像为明万历年间所雕。洞内还有明清所立的碑刻3方,一为“开山碑记”,二为“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铧山朝阳洞白衣观音记”,三为“阿邑铧山佛洞碑记”。其它两洞内无造像和碑记。山南有碧霞元君祠,系自然石洞加工而成,洞口砌墙有门,洞前部较大,向内渐渐狭窄。前部高3米,向北深约20米。洞内有神台,上供元君塑像,高1.7米。除此之外,还有碑刻4方,最早为大清宣统四年“善士题名碑”。山西麓有“白云泉”,泉侧有康熙年间题记,泉下万仞高崖,泉水涌出流下,溅沫迸珠,如丝丝细雨,生云化雾,堪称奇观。铧山奇石形成许多天然景观,有“狮子峰”、“扇子崖”、“龙虎斗”、“天鹅卧”、“回马石”、“渡仙桥”、“瞻岱穴”和“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十余处。199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在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
屯村铺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1.5千米洪顶山之间的东风水库内和坝西200米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三面环山,遗址东有“茅峪泉”,南北山腰两处有北齐时的摩崖刻经。遗址区为山坡地,长年经山水冲刷,遗留文化层很少,暴露物十分丰富,大部分都被冲到西大坝内。特别是当时东风水库及拦水大坝的修筑,对遗址占压,破坏较为严重。遗址区其范围东西长500米,南北东部宽50米、西部宽200米,呈扇形分布。从冲刷断面考查,今存文化层厚度约1至2米之间,土质为山区粘土与坡积物,淤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遗址区内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残存文化层堆积,皆位于库内和山脚下,东部长3米,高2米,西部长8米,高2.3米,土质为黑褐色,内有大量的蚌片和器物残片。附近地里和坝西地里地上散布着大量的器物残片和大量的蚌片、瓷片等。
旧县三村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南霸王墓周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山坡台形地,长80米,宽150米。土质为粘土和坡积物、冲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从南面东西向大山水沟冲刷断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6米,南部被山水冲刷比较严重,暴露物十分丰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瓮罐残片和其它陶片。东侧有一土建民房,墙壁上布满许多蚌片和陶片。在遗址西部,村民盖房动土时,曾发现许多烧灶圆形遗迹,内有红色烧结土块。从附近采集的标本有:蚌片(跟屯村铺遗址采集质地一样)、泥质夹砂红褐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泥质灰陶,外有绳纹的残陶片等。
洪顶山摩崖刻经,其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东北方洪顶山上。山势险绝,两峰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参天,经文即镌刻在两峰下巨大的石壁间。刻字内容丰富,除刻有佛经、经名、题名、题记之外,还有其它内容的刻字达20篇之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刻字群,总面积近1400平方米。
相关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
参考资料
旧县乡2020年区划.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7 09: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