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外交谈判
194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日美外交谈判,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和美国两国政府间举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
事件经过
日本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及其妄想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的行动,深深地触犯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态度逐渐强硬,两国关系出现危机。为此,双方从1941年3月起开始谈判。日本驻美大使野村曾直接同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多次会谈,会谈中涉及问题很多,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一、日本要求美国承认伪“满洲国”,迫使蒋介石投降,并使蒋、汪(精卫)政权合并;允许日军留驻华北和内蒙,在经济上独霸中国;美国不干预日蒋汪的议和谈判。美国方面认为对于“共同防共”和承认伪“满洲国”可以同意,也可诱使蒋介石与日本和谈,但不肯放弃对蒋介石的影响,不能让日本独占中国市场,使美国失去对中国的控制。为此,美国要求日本撤军。二、关于德意日三国同盟问题,美国将德看作为首要敌人,并正在援英抗德,随时可能与德发生冲突,所以想拆散三国同盟,要求日本在美德冲突中不要承担对美作战的义务。但日本则将三国同盟看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石,并坚持说,对三国同盟所承担的义务应自行判定。三、关于“机会均等”原则,美国要求日本遵守“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政策,以限制日本在中国和西南太平洋对美国势力范围的侵略活动。而这时日本已侵占了中国大部及印支北部,不可能将这些侵略果实退还。四、关于西南太平洋问题,美国为了保全美国及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利益,防止日本南进,极力要求日本维持西南太平洋现状,但日本正在向印度支那和泰国推进,以夺取海空军基地,为下一步侵略作准备。由于日美都想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它们的矛盾难以调和。1941年6月21日,美国提出了一个全面方案,包括:如果美德冲突,日本不要干预;日本在华驻军和共同防共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伪“满洲国”问题由中日友好解决;和平解决太平洋争端。但日本没有答复。6月25日至7月1日,日军大本营和内阁多次开会,讨论《帝国国策纲要》。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这个纲要,确定了以“南进”为主,“北方”问题则要待苏德战争的进展而定。1941年7月29日,日本与印度支那当局签订了《日法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协定》,当天2.5万日军进入印支南部。7月24日,美国曾劝告日本不要以武力占领印度支那。但日本根本不予理睬。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的一切财产。随后,英国、印度、缅甸也冻结了日本资产,废除了《通商条约》。7月28日,荷属东印度冻结日本资产,限制对日贸易,停止执行《石油协定》。1941年8月1日,美国进一步禁止除粮食和棉花外的一切物资对日出口,并决定向中国政府派遣顾问,形成了与日本相对抗的ABCD(即美、英、中、荷)阵线。1941年8月6日,日本向美方提出一个逼迫美国在中国、印度支那等问题上全面让步的方案,被美国国务卿赫尔当场拒绝。1941年10月18日,日本东条内阁上台。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对英、美、荷开战的决定,并通过了一个附件《对美谈判要点》,分为《甲案》和《乙案》,提出明知美方不接受的要求,以麻痹美国,拖延时间。为了显示日本的谈判“诚意”,委派前驻德国大使来栖三郎作为特使赴华盛顿。美国这时已从破译日方电报中得知日本已决心战争,便在与中、英、荷、澳等国磋商后,于1941年11月26日给日方发出了《美日协定基础概略》,也称《赫尔备忘录》,要求日本从中国和印支撤退其一切海陆空军和警察,日本不能承认伪“满洲国”和汪精卫傀儡政权。这是日本绝对不可能接受的。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通过对美、英、荷开战的决定。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兵攻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至此,日美外交谈判彻底破产,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1 18: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