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简介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单位,小时(h)。
可照时数(天文可照时数),是指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可照时数由公式计算,也可从天文年历或气象常用表查出。
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数)×100%,取整数。日照时数主要用于表征当地气候、描述过去天气状况等。
夏季中国北方的日照时数多于南方。另外,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夏季越向北昼长越长。而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故日照时数多。与
青藏高原相反的是四川盆地,纬度相近,但水汽多,受地形限制,所以多云,日照就少。
测量
测量日照时数的方法主要有:
(1)烧痕法:由聚焦直接太阳辐射(吸收太阳能的热),产生烧焦记录纸的阈值效应,由烧痕读出日照时间。
(2)直接辐射测量法:直接辐射检测直接太阳辐照度通过120瓦/平方米阈值的转换。由相应的向上和向下的转换接触发时间计数器。可读出日照时数。
(3)总辐射测量法:由总的太阳辐射度和散射太阳辐照度的总辐射测量。得出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直接太阳辐照度阈值。其它内容同(2)所述。
(4)对比法:在某些传感器之间进行辐射对比鉴别,这些传感器以不同的位置对着太阳,利用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阈值相当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定差值进行测量比较来确定。
(5)扫描法:用连续扫描小范围天空的传感器接受的辐照度,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辐照度阈值相等的方法进行鉴别。
测量日照时数的仪器称为日照仪。观测日照的仪器主要有:
(1)暗筒式(乔唐式)
日照计:它利用日光在日照纸上留下的感光迹线作记录;
(2)聚焦式(康培斯托式)日照计:它利用日光焦点在自记纸上燃出焦迹来记录;
(3) Foster日照传感器:它利用日光使一对硒光电池产生不平衡信号触发记录器记录;
(4)Marvin 日照计:它由于一定辐射热驱动水银膨胀导致电路闭合来实现自记。
以上日照仪器中,后两种便于遥测,我国主要使用前两种,并已向遥测化发展。
气象应用
日照时数资料的主要用途是表征当地的气候和描述过去的天气状况。可以认为日照时数较长的地区有强烈的太阳光,使人可以保持良好状态的心理效应;每日的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对农业是有很大用途的。
分布
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是东南少而西北多,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①
秦岭淮河以北和青藏、
云南高原东坡以西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都在2200小时以上。
②青岛、兰州一线,即北纬 36°以北地区,除了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外,日照时数都在 2600 小时以上。
③锡林浩特、呼和浩特、 银川、西宁、拉萨一线以西北的内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普遍在30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多的地区,其中局部地区甚至可以达到3 300~3 500 小时以上。例如,中国日照最多的台站青海冷湖年日照为3550.5小时,即平均每天日照近10小时之久,其次是内蒙古额济纳旗为3452.2 小时,内蒙古海力素为3401.8 小时,甘肃呼鲁赤古特为3392.3小时,哈密为3360.3 小时等。
④淮河、秦岭以南,青藏和云南高原东坡以东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 2000 小时以下,是我国少日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贵州大部分地区是少 日照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到1400 小时。该中心地区中四川盆地西坡、川东南、黔西北、鄂西南交界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更在1200 小时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不足1000 小时。中国日照最少的台站就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滇东北地区。例如,云南盐津为952.1小时,四川荥经为950.9 小时,芦山为949.0 小时等。而四川宝兴为791.3 小时,即平均每天仅有2小时10分钟的日照时间。
图1为中国年平均中日照时数分布情况图。
图1 1978—2007年中国年平均总日照时数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