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穷
汉语成语
日暮途穷(拼音:rì mù tú qió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后世据“吾日暮途远”引申出成语“日暮途穷”。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楚平王滥杀无辜,甚至杀害太子及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伍奢的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使阖闾取得了王位;接着又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军队,治理国家,使吴国日益强盛起来。
为了替父兄复仇,伍子胥亲自率领吴国大军攻打楚国。吴军接连取得五次胜利,最终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迫不得已,只好带了部分大臣与将士逃到随国(今湖南随县)。然而楚平王早已死去,伍子胥的仇也无以得报。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一计。在吴王的应允之下,伍子胥很顺利地找到了平王的墓穴,然后开始掘坟挖棺,高举铜鞭,连续不断地在平王的尸体上鞭打了三百下,直打得平王尸身骨折肉烂,最后将平王的头也割下了,才算为自己的父兄报仇雪恨。
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得知这件事后,马上派人带给他一封信。信里严厉地责备伍子胥说,你也曾经身为平王的臣子,尽管你是为了报父兄之仇,然而现在连死人也不愿放过,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分了。
伍子胥对那送信人说道:“请你替我向申君表达谢意,并转告他,我就像是走远路的人,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内心焦急,没有办法,因而只得倒行逆施,做出违背伦理常情的事来。愿申君理解我的心情。
成语寓意
绝望不只能摧毁一个人,它还能锻炼一个人。伍子胥身处日暮途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十多天,终寻得一线生机。从他成功逃到吴国的那一刻,楚国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楚平王的昏庸无耻让他付出了国破家亡的代价。成语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无论何时,都要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走到日暮途穷的境地。就算真的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也应该不气馁、不放弃,努力寻找生机。
成语运用
“日暮途穷”指天色已晚,路也到尽头。常用于比喻走投无路,束手无策。也比喻力竭计穷,到了末日。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唐·钱起《七盘岭阻寇闻李端公先到南楚》:“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
清·黄遵宪《群公》:“途穷日暮更何求,自首同拼一死休。”
成语辨析
日暮途穷—山穷水尽
“日暮途穷”与“山穷水尽”意义相近,两者都有“走投无路”的意思。区别在于“日暮途穷”偏重于到了没落接近死亡的阶段,而“山穷水尽’偏重于陷入绝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08:0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