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明代,有两位法名无迹的高僧。
摘要
唐代无迹目录:
1、落发灵州2、法空弟子3、入西明寺
4、迎奉真身5、灵州鞠场——足球场
6、广福住持7、坐终丈丈8、唐与后唐
1、落发灵州
《宋唐高僧传》记载,“释无迹。姓史氏。朔方人也。”此处的朔方,即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因此,无迹是灵州人,史氏家族。同书又记载无迹,“当宣宗御宇佛法中兴。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大中九年是公元855年,据此年往前倒推十三年,可以确认,灵州史氏,约出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公元846—859年在位),复兴佛教,下令恢复“
会昌法难”期间被毁的寺院,诸宿旧僧,仍旧修建住持。同时,诏修天下祖塔未经赐号谥者,报闻太常,考行颁赐。又在全国各州设立方等戒坛,使当年被迫还俗的僧尼重新受戒;大中元年及八年,先后任命知玄为“三教首座”,辩章为“左街僧录”,僧彻为“右街僧录”,统理全国寺院及僧尼事务。
正是在宣宗大力复兴佛教,使佛教历经劫难后,再度中兴,出现蓬勃的气象之际,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灵州史氏,年方十三岁时,就决定抛弃世俗之家,出家进入佛门,被灵州龙兴寺法空大师收为弟子,“落发”于灵州龙兴寺的白草院,法名无迹。在灵州龙兴寺白草院,少年和尚无迹,在法空大师指点下,坚持潜心研习佛法,不被喧嚣的凡俗世事干扰。白草院位于灵州龙兴寺中,是会昌五年(845年)朔方节度使李彦佐为增忍所建,作为讲经和修行的场所。
2、法空弟子
无迹的师傅是法空大师(813-871年),是唐灵州龙兴寺住持,法名增忍,师号法空。增忍大师曾经“刺血写经”,“总二百八十三卷”,咸通十二年(871年),大唐恢复京城都统行军司马、上柱国、开国男唐弘夫(?-881年),出任灵盐节度使,来到灵州,了解到大师增忍的事迹,十分仰慕,就向唐懿宗“奏其旌功”,唐懿宗“敕溢大师曰广慧”“塔曰念定”。五代时期梁太祖乾化(911-914)中,灵州节度使、中书令、西平王韩逊,将增忍的“遗迹”向皇帝梁太祖“奏闻”,梁太祖“敕致,溢曰‘法空’”。而且,给法空大师“别赐紫方袍”。“塞垣荣之”,整个塞北灵州地区臣民,都以法空大师荣获皇帝御赐紫衣,感到荣幸。后唐庄宗同光(923-926年)中,朔方节度使从事薛昭为法空大师撰碑文纪其事迹。
3、入西明寺
咸通三年(862年),灵州史和尚无迹,云游四方,来到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先是赴灵州出任朔方节度使的宰相唐弘夫,在京师街上乘辇遇到无迹,曾以家乡僧人之礼相待。得知无迹言行高尚,又能够唱导,于是,唐弘夫就向两街功德使推荐,让无迹隶属西明寺。唐朝两街功德使即左右街大功德使,由皇帝赐僧人充任,掌全国寺院、僧尼簿籍以及僧官补授等。
于是,无迹在西明寺“得戒度”。西明寺是当时唐朝长安著名的规模很大的寺院。公元658年唐高宗立西明寺,寺内有房屋四千余间,分十院。
在京师长安,无迹愿与具有百艺之人交往,特别羡慕擅长绘画的林威和东晋善于弹琴的戴安道,而他本人则在佛事闲暇之时练习绘画和谭琴。
4、迎奉赞导
在京师长安,无迹愿与具有百艺之人交往,特别羡慕擅长绘画的林威和东晋善于弹琴的戴安道,而他本人则在佛事闲暇之时练习绘画和谭琴。
正因为他能画能唱,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下诏在凤翔法门寺迎奉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右宣副使张思广奏皇帝,让无迹担任迎奉佛骨舍利活动的“赞导”,领头诵唱赞辞。无迹在迎佛骨活动中,表现极佳,博得唐懿宗喜悦,下诏给无迹丰厚的赏赐。关于无迹为唐懿宗迎奉佛舍利故事,《旧唐书·懿宗本纪》记载:
“庚午,诏两街僧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是日天雨黄土遍地。四月八日,佛骨至京,自开远门达安福门,彩棚夹道,念佛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门迎礼之,迎入内道场三日,出于京城诸寺。士女云合,威仪盛饰,古无其比。制曰:‘朕以寡德,缵承鸿业,十有四年。顷属寇猖狂,王师未息。朕忧勤在位,爱育生灵,遂乃尊崇释教,至重玄门,迎请真身,为万姓祈福。今观睹之众,隘塞路歧。载念狴牢,寝兴在虑,嗟我黎人,陷于刑辟。况渐当暑毒,系于缧绁,或积幽凝滞,有伤和气,或关连追扰,有妨农务。京畿及天下州府见禁囚徒,除十恶忤逆、故意杀人、官典犯赃、合造毒药、放火持仗、开发坟墓外,余罪轻重节级递减一等。其京城军镇,限两日内疏理讫闻奏;天下州府,敕到三日内疏理闻奏。’”
5、灵州鞠场——足球场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宣布中国淄博临淄是世界足球发源地。中国古代的足球就是蹴鞠。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后来传到西方,就发展为现代足球运动。而早在唐朝光启年间,灵州就有“鞠场”,就是现代的足球场。《宋唐高僧传》记载:唐僖宗光启(885年三月至888年正月)中,无迹大师回到家乡朔方节度使帅府灵州,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朔方节度使韩遵(884年—899年在镇一说为韩公)听说他可以“堪消分野之灾”。于是,就在灵州“鞠场”,“结坛修饰”,让无迹传道,而确实多有感应。这段记载证明,既然朔方节度使韩公,能够把“鞠场”用做无迹传佛法的道场,那就证明最迟在唐僖宗时代,灵州就已经有鞠球场、有鞠球运动,也就是唐朝灵州就有足球场、有足球运动了。
6、广福住持
唐昭宗即位之后,景福元年(892年),太尉、朔方节度使韩遵,在灵州创建广福寺,特意上奏朝廷,命无迹担任广福寺的住持。无迹主持广福寺以后,一切佛事都按佛法戒律准则办事。在韩遵诞庆之日,曾请无迹在灵州广陈佛事,虔修道场,为地方祈福禳灾。塞北民众前来寺中,请求无迹为求菩萨戒者之人,天天都是非常拥挤。后梁末帝贞明二年 ( 916年 ),韩洙以朔方节度使兼中书令的身份为无迹,向朝廷皇帝奏请赐予无迹“鸿远 ”法号 。
7、坐终丈室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925年)四月一日,大师无迹“坐终”圆寂于灵州广福寺“丈室”。享年83岁。安葬无迹之日,灵州城内外蕃、汉之人,多来观看,人们纷纷称赞无迹大师,并上言说,昔日,唐肃宗至德中即757年,灵州龙兴寺有高僧辩才坐亡,曾经以漆布果之。乾元元年(894年),朔方节度使韩遵,891年-899年坐镇灵州,曾经举奏皇帝,“敕谥曰能觉。”今天,无迹大师坐化,乃不同时而同事。于是,中书令、朔方节度使韩洙“命工布漆焉。”同时,韩洙还命工匠为无迹画像纪念。
五代时期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中书令、朔方节度使韩洙(914年-928年坐镇灵州)。上奏后梁末帝朱瑱,署“(无迹)师号“鸿远”。并“命工布漆焉。”
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年在位)朝的军府从事薛昭,为无迹撰写了功德碑记。敦煌学专家王使臻博士考证,宋赞宁编著《唐高僧传》中的《无迹传》,正是以薛昭撰无迹大师功德碑记碑文为依据的。因为,碑文为当世人记录当时事,其记载应属可信资料。
8、唐与后唐
究竟是唐灵州光福寺的无迹,还是后唐灵州广福寺的无迹?赞宁 《宋唐高僧传》三十卷为《后唐灵州广福寺无迹传》,而元昙噩的《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十八卷为《后唐无迹》传。其中,“后唐”似应为“唐”比较合适。即应为“唐灵州广福寺无迹传”、 “唐无迹”。理由是:
其一:无迹是经历跨越唐朝和五代两个朝代的高僧,生于唐朝,终于五代后唐,总共83年。其中,在唐朝为65年,历经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五代皇帝,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唐朝;进入五代为18年,经历后梁15年、后唐仅仅只有短短的三年。因此,说无迹是唐朝高僧比较合适;
其二:特别是灵州广福寺,是唐朝创建的佛寺,是唐朝唐昭宗景福中朔方节度使韩公创建了广福寺。无迹在广福寺初建之日就担任唐朝灵州广福寺的住持,长达十五年之久。而在后唐广福寺任住持时间,仅仅只有短短的三年,相比之下,无迹称为唐灵州广福寺住持,比较合适。
其三:《新修科分六学僧传》作者“浙东沙门昙噩”本人,也是跨元朝、明朝两个朝代的高僧,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出生,明洪武六年(1373年)逝世。但《百度百科》《昙噩》词条,据《佛光大辞典》记为“元末临济宗僧”,而不是“明临济宗僧”。据此,无迹也宜称为“唐灵州广福寺住持”。
9、文献资料
唐灵州广福寺无迹传——赞宁撰《宋唐高僧传》卷三十
释无迹。姓史氏。朔方人也。当宣宗御宇佛法中兴。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投白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操执密缜拂攘嚣尘。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得戒度于西明寺矣。凡于百艺悉愿游焉。慕定林威能画戴安道能琴。我则讲贯之余兼而综习。先是唐恒夫尝作镇朔方。后于辇下相遇。以家僧之礼待焉。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闻恒夫白两街功德使。请隶西明寺。旋墅灢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右宣副使张思广。奏迹充乎赞导。悦怿上心宣赉稠厚。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归本府。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之灾。乃于鞠场。结坛修饰。而多感应。景福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奏迹住持。皆以律范绳之。塞垣闲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奏署师号曰鸿远欤。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终于丈室。筋骨如生风神若在。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宁元年府帅举奏。敕谥曰能觉。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庄宗朝军府从事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明代无迹
无迹(1545—1628),俗姓刘,名正诲,湖北省宜昌市当阳人。明万历至天启年间为当阳玉泉寺住持,明代高僧、诗僧。
重修当阳玉泉寺
玉泉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也是禅宗北宗祖庭唐国师神秀的道场,还是伽蓝菩萨道场、关公信仰的发源地。玉泉寺被誉为“三代国师”、“两京法主”的唐代高僧神秀所开创的禅宗北派的祖庭和发祥地。天台宗和禅宗两个佛教宗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地位极高,它们从天台国清寺、当阳玉泉寺及两都——长安、洛阳,走向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佛教领地,在那儿生根、开花、结果、繁衍、壮大。这就难怪直至当今,东南亚等国众多地区的佛教界、佛学界和海外华人宗教界,仍将当阳玉泉寺奉为佛教的一颗明珠。玉泉寺位于
中原入川古驿路的必经之地,屡遭兵祸,屡毁屡复。自隋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曾对玉泉寺进行了十三次重修或大规模补修,现保留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玉泉寺一度毁于元代兵火;明成化年间,玉泉寺开始复苏。无迹禅师于明万历年间来到度门寺时,玉泉寺这座名刹是一片破败景象。无迹的(度门漫兴)一诗云:
天诏曾闻下玉泉,一回经此一潸然。
断碑有字埋荒萆,废塔无名起暮烟。
衣自六传沧海变,法当千载鬼神怜。
今人不识唐朝寺,只把金沙作墓田。
正是为着玉泉寺的振兴和大修,无迹与袁宏道于都城北京相遇。关于玉泉寺在明代的这次规模最大的重修,许多史籍均有记载。自万历三十年(1602年)起,无迹禅师所住持的玉泉寺进行了明代最大规模的重修。无迹是玉泉寺历史上极有地位的大法师之一。
文学成就
无迹禅师精于儒学,极富诗才。一生著有《八识格庄子注》及大量诗文。其诗长于抒怀写景,文词朴实,意境清新。于崇祯元年(1628年)圆寂,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