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国家,国民医疗支出在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断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统计数据, 显示了 6 个发达国家的医疗支出,其中美国 2009 年的医疗支出占到其 GDP 的 17% 左右。另外,其他几个国家(例如: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等)的医疗支出占 GDP 百分比也都呈现上升趋势。
医学定义
无线医疗是指以计算机、可穿戴、物联网、无线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
发展背景
医疗服务关乎国计民生,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绩。
《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国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
以上。2010年美国《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覆盖面从2011年的84.3%上升到2015年的91.8%。全球医疗面临医疗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且短时间难以补足。医生培养的长周期、中美等国医疗保险惠及人数增长、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持续偏低以及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等因素,导致了医疗资源短时间内难以迅速补充。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和
全球卫生人力联盟联合调查,全世界共缺少720万名专业医疗人员,到2035年该缺口将达到1290万名。具体到中国的情况,医疗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凸显了医疗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需求侧看,老龄化加剧和慢病患病率增长需要消耗更多的医疗人力资源,《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预测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预期达到16.3%,2030年达到23.0%,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慢性病患者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患病率增长近2倍(从12.33%到24.52%)。从供给侧看,中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不足且短时间难以补足,根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2020年实现每千人口医生数2.5人,2030年实现每千人口护士数4.7人,相比2015年每千人口医生数2.21人和每千人口护士数2.36人已有较大提升,但从规划指标数值看,仍低于当前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数。医疗信息化促进医疗健康
供给侧改革,缓解医护资源不足问题。医疗信息化助力医改,有效促进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供给和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大幅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5]指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
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美国联邦政府医疗信息化战略规划(2015-2020)》计划三年内推广HIT(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应用(如高清晰影像、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等)。基于无线医联网实现医疗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无线医联网使医疗信息在患者、医疗设备、
医院信息系统和医护人员间流动共享,使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医疗信息,实现医疗业务移动办公,极大的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CubeLabs研究指出,无线医疗应用程序可以每天为医疗工作者节约39分钟。例如,无线监护实现了远程病情监控,减少了护士病区巡查的路途奔波;移动查房借助移动医疗终端,替代了传统纸质查房,实现了医生对患者病历和影像报告随时随地的调阅以及医嘱的实时下达。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创新技术蓬勃涌现,推动无线医疗高速发展。柔性电子和MEMS技术推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医疗手环、心率贴和医疗触觉手套等新兴医疗设备;传感器和无线技术推动了物联网领域的发展,降低了医疗设备联网的成本;云存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医疗数据存储分析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云EMR、云PACS和云LIS等医疗数据服务平台。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球无线医疗市场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整体无线医疗市场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390.3亿美元和454.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101亿美元。
医学价值
无线医疗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张无处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连接医生、患者及医疗设备,实现无线医疗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对医院价值
无线医联网推进医疗业务信息化,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无线医疗使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医疗信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远程查房和机器人医疗服务等,减少了医务人员路途奔波,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效率。无线医疗提升院间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水平,上级中心医院拥有医疗专家资源和完善的医疗设施,借助无线医联网可远程指导医疗联合体内下级医院的医疗业务,提升医疗诊断水平。无线医联网由运营商部署和维护,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以往医院都需要购买大量的通信设备和服务器建立物理专网保障院内医疗业务的通信安全可靠,还需要投入专门的运营团队进行日常维护。引入无线医联网后,通信设备由运营商提供和部署,并负责运维,极大的节省医院在此方面的投入成本。无线医联网助力医疗融合创新,开展智慧医疗新业务。无线医联网具备平滑演进能力,将与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影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渗透到医疗业务各个环节,助力医疗朝无线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患者价值
无线医联网医疗效率提升,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全球面临医疗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看病难社会问题突出,中国就医候诊等待时间长,平均候诊时间约为30分钟;美国预约就医等待时间长,预约初级保健医生的等待时间平均为2.5周[11]。无线医联网通过资源高度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从而普遍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无线医联网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全球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中国占医院数量66%的一级及以下医院只承担了不足20%的门诊量和13%的住院量;美国平均每370个人中有1名执业医师,但美国约有1/4的地区每3500个人才配备1名执业医师。无线医联网支持远程医疗和急救互联等业务所需的通信能力,打破了医生和患者的空间限制,使偏远地区的患者得以远程获取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提高健康医疗水平,节省就医成本,从而实现医疗扶贫。
未来发展
但你说你还算健康,就是超重一点儿和有些太久坐着不动。哦,你或许还应该吃得更好些。反正这都是你的医生在你年度体检时反复叮嘱你的。也许他建议你每天都量一下体重,记在日记本上或一个 Excel 电子表格里。也许你真这样做了,只是就坚持了几天。
来看一种检测生命体征更加方便的办法。来看看售价 159 美元的无线体重秤(WiFi Body Scale),这款体重秤两年前由法国的 Withings 公司推出 。它会把你的体重和
身体质量指数(BMI)自动上传到一个安全的网站或移动设备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体重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你可以自己查看更新或者把数据发送给你的医生。
再来看看松下公司(Panasonic)出品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血压计,售价 199 美元,也是两年前面世的
[2] 。这款
家用血压计有一个便携式
无线显示器,最多可以储存 90 条个人读数记录,在你下次去看医生时可以很方便地带上它。和 Withings 公司出品的体重计类似,这款血压计也可以很方便地跟踪一段时期内的血压发展趋势,让医生能够注意到任何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或者有必要与病人进行谈话的病情变化。
这两款设备也许开起来不具有革命性;毕竟,它们只是标准产品升级了通信能力和网络接口而已。但是,它们标志了医疗保健领域将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款设备使生理数据——去看医生时基本上每次都会一开始采集的
基本生命体征——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很方便地被自动记录和监测。
追踪这些信息对提供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至关重要;比如说,医生们都知道,血压极端波动其实要比高血压危险,而体重突然增加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意味着将要发病。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跟踪病人的生命体征并不容易,而且信息可能无法赶在还有意义之前及时送达医生那里。
后续发展
线医疗的下一步:替代传统医疗保健服务
这里说的还只是使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监测的各种病情和体征数据中的小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转向技术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整体健康情况。在过去,只有花许多钱入住高端诊所或者接受昂贵的医疗检查才能得到具体的健康数据。然而,要获得这些信息花费并不高,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能得到。这些监控系统有些在独立的设备上运行,而其他则在像 iPhone 这样的流行消费电子产品上运作,还有的甚至可以在你的车上运行。
例如,对于很多夜里睡不好觉的人来说——这样的人仅在美国就有 5000 万之多——有了很多辅助睡眠的仪器,有已经面市了的,也有正在等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监督局(FDA)这类国家监管机构批准通过的。其中,前景最好的一款是 BiancaMed 公司推出的床边睡眠检测仪 “睡眠大师”(SleepMinder)。这款仪器大约有闹钟大小,通过运动传感器来测量你的睡眠质量、呼吸情况以及任何
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全部都无需接触你的身体。从这些数据中, “睡眠大师” 会创建一份报告并将其发送到一个网站,用户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将报告打印出来带与医生讨论。这一流程获得了 FDA 批准,效果可以替代在睡眠实验室度过昂贵的一晚(在美国平均价格为 2625 美元) 。除了帮助诊断普通的
睡眠障碍,它也可以查出影响睡眠的慢性疾病。
一款更简单的家用设备 “Zeo 私人睡眠教练”(Zeo Personal Sleep Coach),已上市,售价 159 美元 。 Zeo 系统中有一条内置多个传感器的头带,这些传感器会在使用者从清醒状态进入深层和 REM 睡眠状态或者从中醒来时收集大脑、眼睛以及脸部肌肉的信号。不过该系统并不跟踪睡眠中的呼吸情况或呼吸暂停现象。传感器会把数据传输到一台床头设备,把信息用图形展示出来,并根据每晚休息的总体质量打一个分。
如果你患有
心律不齐,或者你认识有这个毛病的人,AliveCor 公司发布的一款产品可能会有所帮助。安装了该公司售价 100 美元的 iPhone 4 外壳后, iPhone 就变成了一台心电图仪(ECG)。这个产品已经通过了 FDA 的批准,你可以用它来监控心率和包括心房纤维性颤动在内的心脏节律异常,只要你觉得不对,随时可以拿出来测量。这可以说是一个大突破,因为抱怨自己
心率不齐的病人往往在看病时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使用这款 AliveCor 设备时,把装有特殊外壳的 iPhone 按在你胸前的皮肤上,或把它拿在你的手中。外壳中的银电极检测心率,通过蓝牙把信息传到 iPhone 上,iPhone 上的一个应用(App)会把数据转换成心电图的图形,之后变成 PDF 保存起来。
同时,美国佐治亚技术研究所(Georgia Tech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 iPhone 应用程序,用以评估与帕金森氏病有关的震颤,使医生更好地治疗病人。这款叫做 iTrem 的应用程序在埃默里大学开始了临床研究,在 FDA 批准后即可以投放市场 。
就连
福特汽车公司(Ford)都已开始做出无线医疗方面的动作。2011 年 5 月,福特公司宣布正在开发车内健康跟踪技术作为其同步系统(Sync system)的一部分。福特正与像美敦力这样生产血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医疗器材公司合作,帮助糖尿病患者追踪他们的饮食和服药情况。第一套原型系统用蓝牙把汽车和血糖检测装置连接起来。这套系统会通过声音把更新发给用户,如果血糖水平降得过低,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进而引发极其危险的道路情况,系统还会发出警报提醒。
在沉重的医疗保健开支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替代传统医疗保健服务的国家,并不只有美国,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手机普及程度已经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相差无几,由联合国基金会(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和许多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移动健康项目(Mobile Health),成功触及了少有机会得到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些移动医疗服务集中在打电话提醒病人按时服用结核病的药丸、通过短信息让人们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保密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检测,并利用通信网络追踪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在某些方面,美国还处于落后阶段,需要迎头赶上。美国监管部门审批新的无线医疗设备的渠道仍不清楚,虽然 FDA 已经在 2011 年夏天发行了指导文件草案,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业内的普遍感觉是,美国正在失去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的优势。例如 Kai Medical 公司生产的一款连续监测呼吸速率、模式和活动状况的非接触式无线设备 “Kai Continuous” ,同样一款设备在欧洲已经取得了欧盟认证(CE),而在美国的批准还悬而为知。
未来趋势
扩大的无线医疗保健功能将会引领未来几年内我称之为 “健康 e 家”(health-e-home)的新概念。这种全面的健康监测和治疗系统会从现今的技术发展发展而来,帮助家庭成员监测年迈亲戚的身体健康。家里安装的运动传感器可以跟踪居民的日常活动水平。这些传感系统做的远远不止是检测一个突然的下降;它们监视日常活动,如起床、打开冰箱、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可以发现任何可能预示身体出问题了的变化。例如,一个老人一天比一天睡得晚、不出家门也不怎么吃东西,可能出现药物性并发症、充血性心脏衰竭恶化或者是患上了抑郁症。
那么,从这儿进一步想到不出几年扩大这类技术的应用,出现能够跟踪服药情况、警告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续开处方和检查药品到期日的智能药箱,也不算是个大跨步。这种智能药箱还能与其他的设备互动,比如智能手机上的日历(提醒你要出差了,最好把常用药准备好)或你的冰箱(提醒你不要喝柚子汁,因为你正在服用立普妥[Lipitor])。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据新英格兰医疗保健研究所估计,包括不按医嘱服药在内的与药品有关的并发症,每年花费的医疗成本高达 290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医疗开支总额的 12%。
虽然智能药箱可以核查正确的药品被按时放进又放出,但是它不能分辨病人是否真的在服用这些药品。在未来,医疗集成无线技术将能够确认病人已经摄入了规定的药物。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 Proteus 生物医药公司(Proteus Biomedical),开发出了一款可以被人体消化的内置
无线发射器的计算机芯片。这些被称为 “内服事件标识”(Ingestible Event Markers)的电子芯片达到胃部后,与胃酸接触获得能量,随即发送出超低功率信号。这些信号会由插在患者皮肤下或者贴在皮肤表面的一片微型接信器所捕获,从而记录下服用药物的确切时间以及服药类型、剂量等。此外,芯片还能收集心率、呼吸率及其他生理指标。这些信息之后会被发送到一台服务器上,结合从其他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如血压值、体重和血糖水平)和患者自己输入的信息(比病情变化),最后,帮助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方案。
当然,这些设备不是独立工作的:收集到的数据在某个时候总会由专门的医护人员来解读,就像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计划一样。最终,当健康传感器成为人们家中和社区里的常见之物时,医生们很快就会海量的数据所淹没。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创建能够自动理解数据并基于所收集到的数据做出行动的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将比人类的临床医生更快地发现异常,更好地识别那些需要人类会诊的病情。
虽然所有这些技术都拥有令人振奋的潜力,但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无线技术革命还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监管方面的障碍。无线医疗设备技术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发展,超越了我们把所有潜在后果、好的或者坏的,都考虑周全的能力。因此,对于这种技术对病人的安全可能意味着什么还存有很多的疑惑,故而在监管指导上存在一定的滞后,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肯定的是,连接到智能系统的远程传感器和可调节疗法还不是很完美。但美国现有的医疗系统还要差得更多:医护碎片化、医生负担过重、标准的临床指导方针滞后,还有不正当的激励措施,提高某些人的经济效益却导致大多数人的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坦率地说,无线设备无需做到完美即可超越我们现有的医保系统。
人们同样也担心隐私问题。他们可能担心设备会被黑客入侵或者资料被雇主或保险公司所滥用。是的,这些都可能发生。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可能性降到极低。说到底,我们很多人都没多想就使用手机上的移动应用程序查看银行账户——你对支票账户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应该不会比你的医保信息还低吧。
我们还需要互通性的行业标准。医疗服务体系就像是一座巴别塔,含有我们各种零碎的信息的设备和数据库彼此分开,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系统能让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看到一份完整而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图。同样缺失的,还一个展示人体各项功能监测结果的通用界面,这个界面应该像汽车的仪表盘一样简单易懂。就是说,这个界面会像
汽车仪表盘显示油箱里还剩多少油、发动机发生故障了那样,清楚地描述健康状况,并在疾病或其他问题初期进行预警。这个接口将汇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我们的生命体征、医疗条件以及各自不同的对药物的复杂生理反应——然后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意味着什么。
最近的改革在美国立法在医疗报销政策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而新制定的医疗收费模式——以一个固定的价格覆盖患者的整个治疗,而不是按病人每次去看病来收费——应当对用技术保持患者身体健康、不进医院起到一定刺激作用。而促使人们启用这些集成无线系统的最主要力量,还是能够证明这些系统具有成本效益的数据;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试验,比美国退伍军人项目所提供的还要多得多。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到那里。总有一天,我们会把种种趋势——无线监测和诊断疾病工具的逐渐普及、远程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因如何影响易感性疾病的认识日益加深——与具有学习和应对能力的智能系统连在一起,掀起一场医疗保健的革命,像
工业革命那样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