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稽之谈(拼音:wú jī zhī t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尚书·大禹谟》。
成语出处
《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无稽之谈”。
成语典故
上古时期,
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想要将首领之位禅让给大禹,于是举行禅让仪式,让大禹继任。
在继位之前,帝舜语重心长地对大禹说:“你做事不骄不躁,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一争高下。你不夸奖自己,不把功名挂在嘴上,天下就没人和你争抢功名。世道人心,看起来单纯、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险恶的。也许你没有做错什么,没有说错什么,也会有人为了争夺你的位置,或者从中取得什么好处,从而对你进行诽谤。所以,想要成为圣人,就要对那些无稽之谈充耳不闻,这样才能坚持已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会因别人的诽谤而使自己意志消沉,或者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个位置”大禹将这番告诫牢记在心。
成语寓意
所谓“无稽之言勿听”,说的是不要去听那种没有经过严谨稽核的言论;“弗询之谋勿庸”则是指,不要采纳那些尚未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划。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勿要轻信一面之词,应该先查明再决定是否听从;不要草率决策,应当与众人商量之后再决定是否采纳。成语告诉人们,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应该做到慎重严谨,不信谣不传谣,凡事与人多商量,不要主观臆断拍脑袋做决定。这样才能像善于纳谏责实的古代明君那样,提高做事的成功几率。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说法。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无稽之谈”也作“无稽之言”。
运用示例
宋·
孙觌《与范丞相书》:“凡迁阔难行之论,谬悠无稽之谈,不得一言人于其间。”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愿主公即日赦之,勿听无稽之言也。”
清·
李汝珍《
镜花缘》七一回:“若花姐姐这话并非无稽之谈。妹妹不妨去查,无论古今正史、野史,以及说部之类,如能指出姐妹百人相聚的,愚姐情愿就在对面戏台罚戏三本。”
梁实秋《雅舍小品。偏方》:“凡说可以根治的,,都是不负责的夸张语。至于偏方更是无稽之谈了。”
陈忠实《
白鹿原》一章:“他把自己的心事诉说给冷先生。冷先生听了就笑了,说他早就听到闲人们说的这个闲话了,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
姚雪垠《
李自成》三卷四五章:“那官府的布告上说他们如何杀人放火,如何奸淫妇女,其实都是无稽之言。”
逸闻趣事
曾参是孔夫子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以孝义、诚信、“三省吾身”著称于世。但他也遭遇过流言蜚语的伤害。
有一回,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在外地杀了人,于是有邻居来告知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当然不信,说:“我儿曾参是不可能犯下杀人这种恶行的。”然而,没过多久,又有一位邻居对曾母说:“你儿子真的在外地杀人了。”曾母没有理会,不慌不忙地继续织布。但她心里已经有所动摇,对此消息的真实性半信半疑。第三个邻居又来对曾母说:“你儿子在外地杀人了。”这次曾母由于内心恐惧,扔掉手中的梭子就越墙逃走了。
常言道:知子莫若母。曾母本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儿子人品的人。但她在邻居再三重复同一流言时,却怀疑起自己的儿子,相信儿子杀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