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型冠心病(latentcoronaryheartdisease)是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病人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或仅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才出现,常为动态心电图记录所发现,又被称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病因病理
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开口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左冠状动脉有1~3cm长的总干,然后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中下部、心室间隔的前2/3及心尖瓣前外乳头肌和左心房;回旋支供血给左心房、左心室前臂上部、左心室外侧壁及心脏膈面的左半部或全部和二尖瓣后内乳头肌。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室、心室间隔的后1/3和心脏膈面的右侧或全部。这三支冠状动脉之间有许多小分支互相吻合,连同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合称为冠状动脉的四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心肌的供血。心肌的需血和冠状动脉的供血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两者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当血管腔轻度狭窄时(<50%),心肌的血供未受影响,病人无症状,各种心脏负荷试验也未显示出心肌缺血的表现,故虽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不能认为已有冠心病。当血管腔重度狭窄时(>50%~75%),其对心肌血供的能力大减,心肌发生缺血,是为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病变动脉支的大小和多少,其程度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及病变发展速度。发展缓慢者,细小动脉吻合支由于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大而逐渐增粗,增进了侧支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此时即使动脉病变为较严重,心肌损伤也不重;发展较快者,管腔迅速堵塞,心肌出现损伤、坏死;心肌长期血供不足,引起心肌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心脏扩大。
此外,粥样硬化斑块的出血或破裂,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亦可无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痉挛或病变动脉内血栓形成,均可使动脉腔迅速严重地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或坏死。
临床表现
病人多属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变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静息或负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示有心肌缺血表现。
本病病人与其他类型冠心病病人的不同,在于并无临床症状,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即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冠心病(但已不一定是早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亦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肌纤维化出现心脏增大,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病人亦可能猝死。诊断出这类病人,可为他们提供较早期治疗的机会。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心电图负荷试验
: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冠状动脉造影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心肌酶学检查
: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池显像
: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根据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的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和(或)超声心动图发现病人有心肌缺血的改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又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确立诊断。我国学者最后修订的心电图负荷试验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是:
(一)心电图活动平板或踏车分级运动试验(次极量)判定心肌缺血的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阳性:
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运动中及运动后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即缺血型)ST段压低≥0.1mV。如原ST段压低者,运动后应在原基础上再压低0.1mV。
3.运动中血压下降。
(二)心电图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判定心肌缺血的标准心电图二级梯运动试验目前已被可定量的活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所取代。但后两者设备费钱,前者简便在基层医疗单位亦可应用。
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或运动后心电图改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阳性:
(1)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运动后出现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压低(ST段与R波顶点垂线的交角≥90°),超过0.05mV,持续2分钟者。如原有ST段压低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压低超过0.05mV,持续2分钟。
(2)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运动后出现ST段抬高(弓背向上型)超过0.2mV者。
2.运动后心电图改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可疑阳性:
(1)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运动后出现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压低0.05mV或接近0.05mV及QX/QT比例≥50%,持续2分钟者。
(2)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运动后出现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持续2分钟者。
(3)U波倒置者。
(4)运动后出现下列任何一种心律失常者: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I、Ⅱ、Ⅲ度)、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此外,近年有人提出运动后R波振幅增高(特别是在ST段压低的导联)也是心肌缺血的指标。
鉴别诊断
(2)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病、其它心脏病、电解质失调、内分泌病和药物作用等情况都可引起ST段和T波改变,诊断时要注意拼除,但根据其各自的临床表现不难作出鉴别。
治疗措施
预防方法
由于本病是冠心病的早期或建立了较好的侧支循环的阶段,故预后一般较好,治疗得当可防止发展为严重的类型,特别是猝死。
温馨贴士
有的中年男士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而本人无心脏病史,也从无心悸、胸痛等症状。
这种情况称为隐匿型冠心病。无胸痛症状的冠心病一般见于高龄老人或糖尿病人。前者无症状是由于痛阈升高和侧支循环较好;后者无症状则是因神经受损。高龄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时,可能无胸痛,而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
中年人既非高龄,又能排除糖尿病,得了冠心病为何不一定出现症状呢?研究认为与长期、大量吸烟有关。美国科学家对长期大量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进行分组研究,将金属探头置于人的肢体并逐渐升温,直到受试者不能耐受为止。调查显示每吸一支烟后,人对高温的痛阈就会升高,而不吸烟者痛阈无变化。研究表明,尼古丁会影响神经而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掩盖了冠心病病情的真相。
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病情也会发展,可发生心绞痛甚至猝死型冠心病,故切不可麻痹大意。患者应重视自我保健,必须戒烟,并接受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