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动机指的是指个人没有完全意识到的任何内在力量,其作用在于发起、维持,或指导行为以达到目标。心理学上的许多体系假设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无意识的部分,虽在当时不可觉察,但却对行为有明显影响。
所谓无意识动机,在
弗洛伊德看来,就是构成无意识(潜意识)的那些个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等。(从这里我们看到,在弗洛伊德那里,无意识是由无意识动机组成的)。无意识动机是行动的原因。弗洛伊德是强调对行为动机的探讨的。他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一书中,搜集了几百个关于无意失言、无意错误和不由自主动作的实例,用以说明或多或少的隐蔽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认为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们的许多行为的真正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深藏的本能倾向, 以复杂而往往迂回的方式表现出来。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不常是对后果深思熟虑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不是人不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而是他们的需要和
欲望、目标和意图,都倾向于把他们的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和他们本身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们意识到的动机,往往是真正无意识动机的精心构造的虚伪的表面。他们对自身动机的了解只是一种合理化。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动机的观点已经和继续发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延伸到有关人类的最外缘领域,如当代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他们的行为动机是无意识的;在成人身上,也有无意识的或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动机。例如,由活动的重复形成的定势与对活动的模糊不清的意向等。人们意识不到无意识动机的作用,但能在它们的支配下产生各种各样的行动。经过有意识的分析,这种无意识动机可转变为意识到的动机。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动机也是无意识动机。他把人的本能冲动当成是人的积极活动的源泉,他又认为本能冲动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之中,人的一切活动是由无意识动机支配的,人的所有内部冲突也都是本能冲动之间的无意识斗争。他以这种无意识动机为起点,通过各种防御机制解释人类的行为,认为人类的各种文化形式和复杂的活动以及个体行为都是无意识动机的结果。
人的内心世界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体,人的行为受到意识力量与无意识力量的驱动。犯罪行为既有主体意识到的犯罪动机激发与推动,也存在着神秘的无意识动机的驱使。青少年犯罪行为中的无意识动机从根源上来自生物进化而来的本能、传承的群体经验智慧与沉积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它们作为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的特殊方面,以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
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种动机成分体现于青少年独特的人生发展时期与越轨、攻击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