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区位于中国
台湾省
高雄市,属于
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年均温为
摄氏23度,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全年约1500-2000公厘,年平均最低温为摄氏21.6度,平均最高温为摄氏28.4度。
清领时代光绪十四年行政上改称太平街。旗山早期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荷兰时期,平埔族由台湾西岸向内地迁移,沿
楠梓仙溪开垦,郑克公时期,平埔族中的旗山镇原为西拉雅在溪州地区太山建置“大杰颠社”(即今溪洲国小后的山腰处),做为宗教中心。康熙年间大杰颠社有十二里,其中“施里庄”就是旗山,隶属凤山县,当时的居民仍以平埔族为多,清康熙末年,有部分漳州移民自凤山地方越过南界的岭口而进入此地,并与当地之平埔族签约购地,搭建草寮而著手进行开拓工作,在田园未成熟之时则仅栽种蕃薯维生,故此地俗称为蕃薯藔。以后移民的移殖活动持续不断,而逐渐形成一村庄,即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中所云之“外门民居施里庄”是也。雍正十二年改归台湾县罗汉门外门。清乾隆二十年,立石碑禁占,曾记载蕃薯寮庄,可见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称呼蕃薯藔庄。
1901年设蕃薯藔厅,以蕃薯藔街为厅治,至1909年10月蕃薯藔厅并入阿缑厅。其间当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陈情要求将蕃薯藔街复名“太平街”,唯未成案。日治时代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时,终依“旗尾山”之名而改称为“旗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