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监狱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旅顺监狱旧址原称旅顺刑务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
沙俄建造,后由
日本侵略者扩建、沿用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维护殖民统治,沙俄关东州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奏请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在旅顺元宝房修建监狱。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再次霸占旅大,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对沙俄尚未完工的监狱进行扩建,最终建成当时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法西斯监狱。牢房从85间增到253间,可同时监禁近2000人,监狱围墙内有各种牢房,工场,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顺,接管旅顺监狱,这一法西斯监狱随之解体。
1971年7月,旅顺监狱修复后改为陈列馆向公众开放。
1983年,在旅顺监狱旧址建立了旅大帝国主义侵华遗迹保管所,对监狱旧址进行全面管理,并由国家文物局拨款维修。
1992年,设立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
2003年,旅顺监狱旧址更名为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同年实施旧址博物馆改造工程,对原办公楼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旅顺监狱旧址占地22.6万平方米,包括监房253间、15个工厂以及一座二层楼的绞刑场,周围有丈余高的围墙,为当年东北第一大监狱。被囚禁者大部分是中国人,也有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德国等国人士。沙俄、日本侵略者先后在这里施用各种刑罚,残酷地镇压、屠杀中国人民,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证据。
监狱办公楼亦是入口,位于监狱西南角。从入口进入,则是监狱主体牢房楼,位于监狱西部。牢房楼分两层,呈向西北、东北、正东三个方向伸展的三叉,略呈“大”字形。牢房楼中间汇合部位青砖砌成,系沙俄时期修建;外围延展部分则由红砖砌成,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扩建的253间。三面牢房的交汇处设有一座看守台,走廊的上下层之间又安装铁网,从看守台即可同时监视三个方向的上下两层牢房。交汇处还设有“教诲室”,实际上是对犯人进行刑讯逼供的地方。在监狱楼南部下层还单独修建了四间暗牢,每间仅2.4平方米,里面完全没有光线,仅留有一个内大外小的圆形观察孔供看守监视用,专门用来关押敢于反抗者。
监狱东部为各个工厂。监狱东北角上设有一所单间的绞刑室,分为两层,上层为执行绞刑处,被绞死的人顺着暗板洞下放到一楼,尸体被蜷塞进事先准备好的木桶里,以示犯人即使生前未屈服,也要在死后屈服,钉上桶盖,让其他犯人抬到指定墓地埋掉。
文物遗存
旅顺监狱旧址的陈列,是依循原物设施的自然陈列,从博物馆学考察,这种陈列形式,可归属为遗址博物馆类。监狱里设置戒护系、教诲系、作业系等组织机构,并设置刑室,内有虎凳、吊杠等刑具。院内还设有15座厂房,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生产军需日用品。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的基本陈列为“日俄侵占旅大遗物陈列”,展览用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版、文物揭露法西斯摧残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同胞的罪行;还有“纪念‘四·二七’专题陈列”展,展示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学会的领导下举行的震惊中外的百日大罢工的场面,展出历史照片92幅、图表11幅、实物29件。
历史文化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对监狱历史的研究非常重视,同时对大连地方党史、地方近代史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先后出版了《不朽的丰碑·地狱之火》《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故事》《走进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三部极具科普性质的专题读物。这三部普及读物讲述了博物馆自己的故事,做到了内容的丰富,语言的通俗,它们的一个共同手法是把博物馆本身同身边的地域环境做了详实的交代,使读者将博物馆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
价值意义
旅顺监狱旧址已具有百年的历史,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犯下反人类罪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还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规模最大、展线最长、国际性最强的遗址类博物馆,其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意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仅有的。解放后,旅顺监狱旧址成为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法西斯暴行的场所。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旅顺监狱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旅顺监狱旧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7年,旅顺监狱旧址被辽宁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2日,旅顺监狱旧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旅顺监狱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
开放时间
每天8:00—17:00,冬季为8:30—16:00。
交通路线
北京——京哈高速——丹锡高速——沈海高速——旅顺北路——营顺路——旅顺监狱旧址
上海——沈海高速——威青高速——荣乌高速——轮船——疏港路——金虹西路——旅顺北路——营顺路——旅顺监狱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