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1]
特点介绍
(1)区域性
旅游区规划顾名思义,是对“旅游区”进行的规划,即对某一个特定地区旅游活动、旅游生产力进行空间布局。显然,这一特定地区有明显的地域空间范围,有可以准确度量的地域面积,规划中所提出的目标可以落实到这一具体的地域。由此可见,旅游区规划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界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行政组织在指定的区域贯彻实施,并且有步骤、分阶段才能完成或达到规划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这里所说的区域是人类适应其所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区内自然条件相差较小,具有统一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区内旅游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域旅游活动特征,具有特定的区域旅游功能:旅游区内至少具有一个旅游中心城市,该中心城市由若干交通路线与区内各景区、游览点相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综合性
旅游区规划是对被规划的旅游地域的全面战略部署,从构成旅游业各个层面、多个因子来进行若干部门的规划,再形成关于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影响旅游区旅游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因子既有复杂多变的自然因素,也有千变万化的社会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也称人文因素,包括的内容十分复杂,如人口构成、民族、习俗、经济发展程度、历史、政治等各种条件都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对某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就必须全面调查、评价和分析影。向其旅游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对区域旅游活动的影响,由此体现出旅游区规划的综合性。
(3)动态性
旅游区规划的制定包含有人们对旅游区发展的各种主观反映,是一种主观对客观的综合反映。这种主观反映往往是通过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态势的预测和估算而形成的。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且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复杂,人们对区域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未来状态的估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尽可能使旅游区规划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确保真实复杂的区域旅游活动能按规划的思路发展,就必须对旅游区规划进行动态的更新与修正,因此,任何旅游区的规划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需要得到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从而使旅游规划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4)客观性
旅游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旅游区的划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种认识和反映。旅游区内的景观也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综合体,它包括综合旅游地域活动和专门旅游地域活动的地域差异、地域联系形成的地域单元。不论是综合旅游区还是单一的专门旅游区,不论是跨省际旅游区还是地区级旅游区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区规划就是要排除一切违背科学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反映旅游地的客观实际,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自然经济等客观发展规律。为此,旅游区规划人员应十分熟悉和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旅游资源及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基础等,了解国际国内游客对本区的潜在需求和在本区的潜在流动模式,处理好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相互关系。
(5)层次性
旅游区规划的层次性既可体现在旅游区地域系统的划分上,又可从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上划分层次。若按旅游地域系统划分层次,旅游区可划分为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若干层次;若以国家大区范围作为一级层次规划地域,则它的二级层次可按省级区域划分,省级区域之下再分三级层次。中科院地理所郭来喜先生在研究旅游区划时即把我国旅游区结构划分为三层:旅游带——一级旅游区,是跨越省、市、自治区的旅游地域,其职能是协调省际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区域性的旅游线路和对外开放口岸。旅游省——二级旅游区,以现有省、市、自治区为范畴,只是在某些个别地段略有调整。旅游区——三级旅游地域组织,它可以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也可以为几个旅游城市共聚成一体,在旅游区体系中它构成最基层的旅游地域单元。这种依地域范围划分的旅游地域层次,每一个高层次的旅游区是若干个低一层次的旅游区的集合,若干个低层次旅游区有机聚合为一个高层次旅游区后,便构成旅游区的特征综合功能。
旅游区的层次划分也可以按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划分层次,如北京大学陈传康先生在研究旅游业的结构时,所划分三个层次如下:1.专门层次:休息疗养,会议旅游,宗教朝觐,考察及调查,商务旅游;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基本层次:旅游观光。
内容
目前,旅游区规划内容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近年来各地旅游规划的经验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旅游区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旅游区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界定旅游区的性质,明确其主题形象。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是旅游区的生命线,是形成旅游区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决定了旅游区资源的利用功能、开发方向及所吸引的不同类型的游客,并直接影响
旅游设施建设的规模、项目、类别和档次。旅游区性质的界定和形象塑造依据于旅游区的主体旅游资源类型、潜在的客源市场结构和公关促销活动。因此,确认旅游区的主体旅游资源就成为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的关键。所谓主体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区中分布地域最广、开发价值最大、资源特征最典型的旅游资源。要确定旅游区的主体旅游资源就必须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分类和评价,然后才能给予科学和准确的定性。
2.划定旅游区的范围和外围保护带
旅游区的划分一般要考虑现有行政区域的地域界线,但不同于行政区划,可根据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连续性作一定的调整,调整后形成的旅游区范围和面积在规划时必须进行准确的测算。在划定旅游区的范围时,要注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面貌的地域完整,做到既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又有利于保护和管理。此外,有的旅游区内含有级别不同的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为了使景区环境不受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应对其划定明确的外围保护带,并立碑刻文,标明界区,建立档案,向社会公布。
3.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
区域旅游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求对一个旅游区进行景区细分,即把一个旅游区划分为若干个旅游亚区或小区,每个亚区和小区都要有不同的利用功能。每个亚区和小区又可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而细分为若干功能各异的景区,以便丰富旅游区的旅游功能,使整个旅游区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旅游区除确定不同特色的游览景区外,还要规划不同的生活服务区、管理用地区、娱乐活动区、停车场等,以便于全面安排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4.确定保护旅游区内的资源环境的措旋
保护风景资源及旅游区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旅游活动质量;的提高及人类
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也关系到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旅游区规划时必须确定一系列保护风景资源和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除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制定有关法规外,还要因地、因时、因物建立保护措施规划,如合理分布各类用地,修复和维护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址,自然生态系统的监测,旅游公害的处理等规赳。
5.确定旅游容量和旅游活动的管理措施
确定一个合理的旅游容量既是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客观要求。旅游区规划不仅要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注意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而且还要全面规划控制旅游活动量的具体措施。
6.统筹安排公用、服务和其他设施
旅游区公用设施、服务设施和其他相关设计均应该有专题规划。但在旅游区总体规划中还要对旅游区内所要建设的各种设旋的建设地段、规模、档次、标准及形式作出总体安排,合理布局。具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的网点布局和道路交通系统的结构布局等。
7.估算投资和效益
旅游区规划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设项目,均需要对其进行投资预算和效益预测。做好投资预算,加强可行性分析是减少投资风险,避免政策失误的必要措施,也是进行建设所需资金融通的必要依据。落实建设投资,是旅游区开发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规划的物质基础。规划工作者要尽可能提出几种开发方案和投资计划,以便多方案地优选和进行经济效益的科学评估。对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通常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三方面。进行旅游区规划,应尽可能使三大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
8.其他需要规划的事项
除了上述旅游规划内容外,其他的规划项目还有:客源市场、土地利用、供水、排水、供电、能源、通讯、区域经济综合体、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商品等的规划。
原则
旅游区规划原则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一般说来,旅游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协调性原则
旅游区规划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门,而且还是国家旅游产业规划的组成部分。因此,旅游区规划从纵向上看,不仅必须与国家或地区总体规划相协调,服从于总体规划,而且还应该与国家旅游产业布局要求相一致;从横向上看,又必须与其周边各地区的经济和旅游规划相协调。
2.政策性原则
旅游区规划必须遵循和执行国家有关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这些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990);《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9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等。这些法规指出了旅游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制订旅游区规划时不得违背这些法规政策。
3.适应性原则
旅游区规划是对旅游区未来发展作出的计划,是在一定的科学预测基础上制定的,但由于人们认识本身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旅游区的动态发展性,往往使规划者难以精确地预测未来的状况。这就要求旅游区规划要尽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并具有随旅游市场变化作出动态适应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可能的变化。
4.科学性原则
旅游区规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参与部门多,规划层次结构复杂,实际应用指导性强,需要区域内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多学科专家群策群力才能制订出来。因此,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一方面必须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开展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借助科学的评价和先进的规划方法;另一方面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旅游界人士的意见,充分吸收集体智慧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论证,然后从中择优录用。
类型
旅游区规划的类型十分复杂,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规划的内容、性质考虑,可分为旅游业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城市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客源组织规划、旅游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商品规划、旅游人才培养规划等;按规划的时间划分,有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按规划地域范围分,有全国旅游规划、省(市)旅游规划、区县旅游规划、风景区(点)旅游规划;按规划内容的详细程度分,有总体规划和部门规划。
1.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对旅游区的性质、特征、作用、价值、利用目的、开发方针、保护范围、规模容量、景区划分、功能分区、旅游组织、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和投资效益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正确处理保护与使用、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技术与艺术等关系的方针和策略,从而达到旅游区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区经济和环境方面协调发展的目的。一般首先应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与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对资源和环境要素、社会经济状况、投资环境等进行认真全面的评估,并对客源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其次是编制总体规划大纲(包括综述、专题规划设计、有关图件)和具体规划内容的确定;最后进行综合评审,报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并对规划进行实施与管理。旅游区总体规划作为旅游区建设的蓝图,规划时要从全局着眼,统筹考虑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和其他有关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2.旅游区部门规划
旅游区部门规划,亦称旅游区专题规划,是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指导下,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就要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的效能,并在迸一步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旅游区建设。
(2)
旅游设施规划。旅游设施主要是指旅游交通运输、旅游饭店和其他供给旅游者娱乐、体育、文化活动的一些服务性设施。其中交通、饭店和旅行社常被人们视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这些物质设施条件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这些旅游设施的建设必须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地域分工,旅游区发展方向、旅游区发展规模及客源量,结合客源层次类型,游客消费水平等进行科学定位,确定其建设数量、规模、档次和时间。该项专题规划的提出,与旅游区层次结构相对应,可开展不同层次旅游区的旅游设施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相对应,亦可开展不同时期(如长期、中期、近期)的旅游设施建设规划。
(3)旅游商品规划。旅游商品是指供应游客在旅游中购买的物品,如食品、饮料、日用品、饮食品、工艺品和收藏品等。旅游商品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开发、设计和经营多题材、多品种、多色彩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②合理布局网点,提高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机遇性和方便性;③加强旅游商品的宣传,激发旅游者的购物欲望;④沟通流通渠道,减少销售障碍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和生产成本;⑤力争名利双收,既发挥旅游商品的创汇功能,又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商品销售,加深旅游者对旅游区的了解。
(4)旅游客源组织规划。旅游者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要素,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便无从谈起。因此,一个地区旅游活动是否发达,旅游业是否兴旺,关键是看有无充分的国际国内客源。客源组织规划的重点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掌握旅游市场的动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建设旅游设施,组织旅游商品供应,加强市场竞争对策。旅游客源组织规划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①确定旅游目标市场,排出客源吸引序位。一个国家和地区,总有一定的客源目标市场。为了准确地掌握客源动向,必须注意研究旅游市场,及时掌握旅游信息,改变市场战略机制。②加强旅游宣传,提高旅游资源景观的知名度。③注意客源的季节平衡和冷热线的平衡。前者可通过增加淡季旅游吸引项目或调整淡季旅游价格等方式;后者则可通过开辟新线新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信誉,制定合理的价格,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等手段来解决。
(5)
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为游客设计的进行旅游活动的路线。它常与交通线一起构成串联各旅游点或旅游城市的网络。旅游线路的形成受到旅游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旅游市场、旅游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旅游部门依据这些因素设计的路线,可自成独特的格局,也可实行区际协作。但不论那种体系,都要以特色取胜,以便捷为目的。游人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原则是“一短(旅途时间短),一长(游览观光时间长),一多(景点变化多),一少(重复路线少),一高(观赏对象知名度高),一低(旅行费用低)”,其中观赏对象特色和路途快捷又是选择的主导因素。规划者应遵循这些原则,设计一系列不同的路线,以供不同层次、不同条件和不同兴趣的游客选择。另外,规划旅游线路要尽量把“热点”、“热线”上游客疏导到“冷点”、“冷线”上来,以做到“热点不衰,冷点不凉,冷热互补,综合平衡”。
(6)旅游专业人才培训规划。人才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旅游专业人才培训规划是指适应旅游区综合规划的要求,为促进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针对旅游区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行政服务或管理素质的提高而制订的计划。旅游专业人才培训规划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①旅游区人才需求状况;②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③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④旅游从业人员工作素质的提高与考核。
(7)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一个旅游区往往由多个游览景区组成,每一个游览景区的旅游功能各有特色。旅游资源的个性特色不一,旅游区的环境条件也有差异。如何在发挥旅游区整体功能的同时注重景区的个性特色发挥,就需要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微观分析和审视,在景区内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资源闪光点。同时根据景点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状况的预测,合理设计景区环境容量、景区内建筑氛围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旅游景点,从而对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
除此之外,旅游区专题规划还有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投资效益规划,旅游容量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