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运输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生活上的旅行需要,安全、快速、准确、舒适地将旅客运送到目的地。为基本任务。是交通运输部门为满足人们旅行需要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人员、行李、包裹和邮件运输, 具有生产性质。
特点
旅客运输是现代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客运输的目的是为人们进行经济、文化等的社交活动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出行条件。旅客运输的特点是:
(1)旅客运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和邮件。通过售票工作,把旅客组织起来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在旅行中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集人、车、路、站于一体,主要以提供劳务的形式为旅客服务。 ;
(2)旅客运输生产向社会提供的是无形产品—一旅客的空间位移。它被旅客本身所消耗,其使用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其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远大于自身的经济效益。
(3)旅客运输在时间上有较大的波动性。季、月、周、日和一日内各小时之间常会出现急剧的起伏变化。为此,对客运技术设备、客运能力车辆等必须留有一定的后备,在不同的客运量峰值期采用不同的客运组织方式。
(4)客运站舍的位置宜设在客流易于集散处,使旅客便于换乘不同的交通方式。
(5)旅客运输不同于货物运输,旅客在旅行中有不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如饮食、盥洗、休息、适宜的通风、照明,温度等,旅客运输企业不仅应满足这些需求,而且应积汲改善,创造良好的旅行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旅客心情愉悦。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发达的旅客运输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且旅客运输必须超前发展,它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处于先行的地位。
任务
旅客运输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必须按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规律,从一切为人民的立场出发,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周密地组织旅客运输,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行需求,把旅客安全、迅速、便捷、舒适、经济地运送到目的地。旅客运输的主要任务是: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及交通运输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通过客运工作与人民群众广泛接触的机会,热情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2)制订旅客运输发展规划,不断开辟、拓宽客运市场,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运网。
(3)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设施作用,合理配置运力,千方百计提高客运交通总供给。
(4)为旅客服务,对旅客负责,以旅客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努力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做到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帮旅客所需,保证优质服务。
(5)组织不同客运方式间的联运,搞跨省跨区的联合经营,开展旅客直达运输。
(6)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在搞好旅行服务的前提下,提高客运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
(7)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各种临时性的紧急任务。
(8)加强对客运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及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为实现旅客运输系统的现代化而努力创造条件。
总之,客运企业要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根据客运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旅客需求为中心,服从并服务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以运输市场的需要为依据,优化运输体系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客运事业的发展,满足全体国民出行的需求。
构成
社会系统可以看作时劳动、文化和居住组织的实体,这些实体在地域上时分散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交通运输系统来实现。根据运输对象的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就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而言,现代交通运输业由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构成。我国的客运交通系统主要由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等四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客运交通系统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高速铁路是指列车时速在200km以上的铁路运输线,高速公路是指汽车时速在120km以上的专用公路。所谓轻轨铁路,实际是地面电车的改良和泛称,在性能上它具有乘坐舒适、功率大、噪音小且能耗低等特点。轻轨列车分单车、连挂和多节三种形式。按线路分又可划分为普通道路和专用线路。与地面交通完全分离的高架铁路,其规模小于普通铁路,而且是轻型、高性能的,故也属轻轨范畴。
磁悬浮铁路是利用电磁原理使火车悬浮于地面钢轨之上,由车上和地面的导线线圈的相互感应作用推动火车前进。时速一般在500km左右,它是介于铁路火车时速300km和航空运输时速1000km之间的一个高速、安全、舒适、无公害的最理想的地面交通方式。第一条长距离磁悬浮铁路于1994年9月开始在德国的柏林——汉堡间修建。此外在日本、美国、英国都有正式运营的短距离磁悬浮铁路。
各种客运交通方式有各自的优势和其适用范围,但在不同的具体环境条件下,其长处和短处的相对关系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不可能有统一的客运交通模式,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组合,才能组成优化的客运交通网。
主要指标
衡量旅客运输的主要指标有:
旅客发送人数——在一定时间内,铁路始发的旅客人数;
旅客运送人数——在一定时间内,铁路运送旅客人数,包括旅客发送人数、接运通过旅客人数和接云到达旅客人数。显然,全国旅客运送人数也就是旅客发送人数。
旅客平均行程(旅客平均运输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平均运送旅客的平均距离。即,旅客周转量与旅客运送人数之比。
车底周转时间——旅客列车的车列自始发站发出之时起,到下次再由原始发站发出之时止,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即,车底旅行时间、车底在始发站停留时间与车底在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
客车平均日车公里——某一车底内的每辆客车或全部客车中的每辆运用车的昼夜平均走行公里数。即,客车总公里数与客车运用车数之比,单位是公里/车。
客车载客人数——一定时间内平均每一客车公里平均完成的人公里数,反映了客车容量利用的程度。
客座利用率——每一客座公里所完成的人公里。即,客车载客人数与平均定员数之比。
旅客列车始发
正点率——由区段站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间开出的旅客列车数与全部开出的旅客列车数之比。
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在区段内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间正点运行的旅客列车数与全部运行的旅客列车数的比值。
数据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旅客运输总量9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6.5%。旅客运输周转量28610亿人公里,增长121.4%。
截至2024年12月15日,2024年中国航空公司完成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达70048万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创中国民航发展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