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机
民航机
专门用于运送旅客的飞机,亦称民航机。随着货运需求的扩大,部分旅客机成为客货两用机,有的甚至演变成专用的货运机。旅客机按航程远近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类,分别用于国际、国内干线和国内支线。
发展历史
战后民航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4代。50年代出现第一代喷气式客机,主要有英国的“彗星”(Comet)、前苏联的图—104,美国的波音707和DC—8;60年代开始使用的第二代中短程客机采用了耗油率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代表机种有波音727、DC—9和“三叉戟”(Trident);70年代问世的宽机身客机大大提高了载客能力,如波音747、伊尔—86,A—300等;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一批设备更先进的客机,如首先使用电传操纵系统的A320、波音757波音767等。  据《航空运输世界》杂志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有554家航空公司。前苏联航空公司(Aeroflot)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有1379架旅客机,已分裂成几十家大小不等的公司。世界上拥有100架飞机以上的大型航空公司有20多家;只有一架飞机的小公司也有近30家。全世界在用的民航机有15284架,其中喷气式飞机10447架,涡轮螺浆飞机3836架,活塞式飞机878架,直升机89架,其他飞机34架。
截至1991年统计,使用量最大的6种飞机依次是:波音737(1831架)、波音727(1429架),MD—80系列(857架)、波音747(819架)、DC—9(745架)、图—154(733)架。
大型客机的世界市场原来为美国波音、麦道和洛克希德3家公司(其中洛克希德公司在L—1011停产后退出民用客机市场)所垄断,但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4个国家在1970年12月联合组成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Airbus Industrie),在4个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急起直追,在短短20年多时间里先后研制出6种大型客机,截至1992年底赢得全世界107家用户1845架飞机的订货,其中已交付951架。
干线客机
用于国际航线和国内大城市间的航线上,多使用中、远程的高亚音速旅客机。飞机气动外形完善、机载设备先进,经济性好,载客量大,乘坐舒适。装有2~4台大推力的高流量比涡轮风扇发动机。采用大展弦比的后掠机翼和超临界机翼,以提高巡航速度和升阻比。机翼前后缘有高效率的增升装置,以提高载重量。飞机上有完善的通信、导航和其他监测管理设备,在机场导航设施的引导下具有各种程度不同的自动着陆能力,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和夜间都能安全起降,保证航班定期准时,同时也可以减少机组人员,降低运营费用。机身地板以上除头部驾驶舱外大部分为旅客舱,舱内一般有一个旅客过道,宽机身客机上有两个过道(见图)。地板以下为行李舱或货舱。客舱内除增压、空调、座椅设备外,还备有厨房、卫生间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电视音响设备,供旅客娱乐之用。干线客机在设备完善的大型机场起降
支线客机
用于旅客流量较小的航线,航行于小城市之间或把旅客从小城市运往连接干线的大城市。航线的特点是短程,机场跑道短且设备较简单,因此要求支线客机起降滑跑距离短。现代使用的支线客机多为50年代研制的螺旋桨客机,巡航高度4000~5000米。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为适应支线空运发展的需要,开始研制经济性更好的涡轮螺旋桨支线客机,如法、意研制的ATR-42,瑞典和美国合作研制的SF-340。
未来北美地区仍然是涡扇支线客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占该类别客机全球需求量的35%。中国对涡扇支线客机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占未来需求量的17%,成为涡扇支线客机的第二大市场,原因是许多中小城市的新建机场都需要这种机型。而欧洲则是涡扇支线客机的第三大市场,所占比例为14%。
超音速客机
巡航速度为高亚音速干线客机的两倍以上。到1984年为止,世界上只有两种超音速客机曾投入航线使用,它们是苏联研制的图144和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号(见彩图)。飞机的巡航马赫数为2.2,但是油耗大,载客量小,运行费用很高,加之飞机噪声和环境污染大,在经营短时间以后就已停止使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4 08:18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