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轶萌,
人大附中高三女生。获得2011年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物理学一等奖,将有一颗小行星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在辅导老师范克科眼中,施轶萌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执着的学生,“在研究中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虽然学习繁忙,施轶萌还是坚持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开题后,施轶萌的周末和假期几乎都贡献给了项目研究。天道酬勤。最终,施轶萌以项目第一的成绩获得了通往英特尔大赛的入场券。
谈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妈妈武亚雯形容“她不是个读死书的孩子”。从小学起,施轶萌的爱好就非常广泛,像声乐、绘画、电子琴、舞蹈等样样拿手,其中,声乐已达到九级水平。此外,施轶萌还特别喜欢棋类,如军棋、象棋、围棋等。
施轶萌,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女生,已经获得了
北京大学保送资格。获得2011年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物理学一等奖,打破了北京选手在英特尔大赛上的获奖纪录。除获得3000美元奖金外,还将有一颗
小行星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施轶萌获得的是物理与天文学类一等奖,她获奖的项目是:基于风洞实验的
昆虫及仿生翼流场特性研究。该项目还获得了
美国物理学会、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等3个机构颁发的三个专项奖,而她的这一成绩也创下北京学生参加该项比赛的最佳成绩。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被誉为青少年界的“小
诺贝尔奖”,涉及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共有17个参赛项目,包括动物学、地球学科、微生物等。今年的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青少年参与角逐。
她真正与科学结缘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那年,她随家人去
美国玩,正好父亲的朋友在美国一所高校分子实验室工作,她因此获得了参观实验室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进实验室,立刻就被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迷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施轶萌记忆犹新。在这位熟人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进行生物培养实验。在美国半个月时间里,有一半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初三毕业那年的暑假,施轶萌又去了美国的那个实验室,这一次,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了。
上高中后,施轶萌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选择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昆虫飞行。为找到合适的昆虫做实验,施轶萌经常利用周末去野外捉蝴蝶、蜻蜓和胡蜂,还多次去香山养蜂人那儿买蜜蜂。“每次都要买两小瓶,每瓶大概二三十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