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福前,男,
汉族,1954年11月生,安徽庐江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并兼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人物简介
方福前,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西方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首席专家。
1998年和2006年分别在丹麦Aalborg大学和美国Stanford大学做访问研究。
教育经历
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94;
硕士,经济学,武汉大学,1985;
访问学者,丹麦Aalborg大学,1998;
高级研究学者,美国Stanford大学,2006。
工作经历
1994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1984年1991年:安徽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正处级),并兼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委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
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及其流派、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公共选择理论与新政治经济学、欧元(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出版《从〈货币论〉到〈通论〉:凯恩斯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研究》,《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等个人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研究项目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际奥组委项目1项(OGGI项目);
主持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与梯次研究”(11AZD037);
主持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调查与计量分析”(09AJL001);
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欧元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结合中国国情改造和运用西方经济学”;
主持199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经济学新思潮评析”;
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2项为部级重点项目);
主持横向项目若干项。
主要著述
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管理世界》等发表学术论文121篇(1999年以来82篇),出版个人专著5部,译著2部,合著5部,合译2部。
代表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09/02
高鸿业经济学思想述评,中国社会科学,1994/01
中国城镇居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04
国有经济改革与中国经济波动平稳化,管理世界,2012/03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产出—失业关系的影响分析,教学与研究,2010/1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07
三类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日元、韩元比较,财贸经济,2009/12
欧元流通对我国向
欧元区出口规模的影响分析,经济学家,2009/11
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关系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12
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调控方式的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奥运科技群特征与系统循环, 北京社会科学, 2008/03
论政府因何和如何参与共性技术研发,财贸经济,2008/10
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效应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0
通过宪法改革解决政府失灵——宪法经济学的思路,经济评论,2003/4
论发展经济学失败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4
关于公有企业经济绩效的争论, 经济学动态,2000/10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能实现它的货币政策目标吗,国际金融研究,1999/02
8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论市场自由化, 世界经济研究, 1989/02
获奖记录
孙冶方经济学科学奖获得者;
首届国家级(百名)教学名师,2003年;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独著),2010年;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合著);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00年;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3),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8年12月22日,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暨《刘诗白选集》发布会、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福前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的论文《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荣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