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镇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下辖镇
方山镇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西部山区,总面积74平方公里,大小山头106个,辖27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143个自然村,人口4.3万人,耕地25000亩。镇党委下辖32个基层党组织,其中,3个村级党委,2个村级党总支,党员1480名。
地名故事
方山位于中原腹地的禹州市西部二十五公里处的方山镇境内,方山镇因方山而得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因上古时期神农氏八代孙榆罔之子雷公相黄帝有功,被封于此,故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名山之一。方山亦称方山街、方山镇,古称方城山、龙山,亦称方国,《史记》载:“方山其山顶平,四面险峻,有方城,周十里,故名方山”。
此外,禹州市充分发挥其传统文化优势,致力于方氏文化的研究与交流,通过对方山遗址、出土文物、碑文碣片、姓氏专著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论证,进一步确认了禹州方山作为方姓鼻祖方雷公封地、‌方氏发源地的地位。这些努力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禹州方山地名由来的理解,也促进了方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发展历史
明朝,属钧州(禹州、钧平府)神林都。
清朝,属禹州镇峰里。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顺店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方山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分属二区(方岗)、四区(花石)。
1949年,设方山区。
1958年,改为鸠山公社。
1961年,置方山区。
1968年,改为方山公社。
1984年,改乡。
1985年,撤乡设镇。
民族文化
方山镇有汉族、回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全镇建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个,建有文化广场26个,配备相应体育器材;建有村史馆村2个,乡贤馆村1个,农家书屋27个。共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130余人,文化协管员27名,19支广场舞队、2支盘古队、文艺宣传队、1支民俗表演队、2支综艺演唱队,我镇加强对各类文化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历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届、第四届五旗山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文化艺术节、首届诗词大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魅力方山”摄影展、红歌合唱比赛、广场舞比赛、夏都碑林文化苑首届农民丰收节、书画雅集交流等各类弘扬正能量的文体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发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作用,开展了“方山乡贤”、“方山好人”、方山退役老兵“最可爱的人”、“最美奋斗者”、“方山新乡贤”、“好媳妇好婆婆”、“见义勇为”模范人物评选活动。
传统习俗
方山注重以传统节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春节、元宵节大团圆吃饺子,走亲访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舞狮、戏曲表演、腰鼓、秧歌、广场舞展演、跳棋、象棋、扑克、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文化娱乐性文体活动;清明节文明祭祖、端午节制作香囊、包粽子、炸油馍、煮鸡蛋煮大蒜、家家门口挂艾草;中秋节赏月品尝月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村规民约修订的基本内容,约束群众行为,全镇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红事白事简办,遏制高价彩礼,大力宣传新殡葬的相关政策,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升死亡火化率,推动乡风文明。
姓氏宗族
禹州方山是方姓的祖根地,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禹州方山与方姓有着深厚的联系,方姓的祖根被认为就在禹州方山。方雷氏,被视为方姓的始祖,其因辅佐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从此其后代以方为姓。
风景名胜
方山镇红色文化历史深厚,现在拥有方山寨豫西抗日奇袭战遗址、方山寨豫西抗战纪念馆、豫西抗日英雄广场、党建展览馆、夏都碑林文化苑、凤凰雅苑文旅综合体、八路军后方医院遗址、千亩油菜花海、纸坊水库等旅游景点。
名产名物
特色产品菜籽油、石磨面、柴鸡蛋、蜂蜜、花椒、蒲公英茶、桑葚果品、桑叶茶、金银花、酸枣、水蜜桃等。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方山镇被许昌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2019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12月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省级 卫生先进单位”(2020--2022)和“省级卫生乡镇”(2020--2022)、2023年被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健康乡镇”。
参考资料
方山镇人文地理简介.云上禹州客户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3:50
目录
概述
地名故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