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炤
明末大臣、易学家
方孔炤(1590——1655),潜夫,仁植,安徽桐城凤仪里(今桐城市区北大街)人,明末大臣、易学家,方以智之父。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累官至湖广巡抚,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
人物生平
方孔炤,字潜夫,号仁植。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方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官员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相把边防视为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免,方孔炤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魏良卿为伯爵,方孔炤坚决反对,魏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方孔炤的官职。
崇祯帝即位后,诛魏忠贤,恢复方孔炤官职,又升任尚宝司卿。崇祯二年(1629年),方孔炤因父丧回乡。其时,县城内富家贵族鱼肉人民,黄文鼎、汪国华等为首杀富济贫,烧毁富家房屋。方孔炤认为他们是犯上作乱,设计诱杀了黄、汪等人。服丧期满,方孔炤到京复职。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刚到任,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已率军由郧阳渡河,方孔炤所部万人,但因多面部署,兵力分散,其中快速部队一骑兵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他激励将士英勇作战,连战连胜。由于张献忠势力强大,总理熊文灿主张招降,张献忠借机假投降,被封为副将;后诈称受抚的陆续而来。方孔炤认为张献忠投降不是诚意,力陈招抚策略的错误,8次上书,上司均未采纳。不久,张献忠再度起兵造反,知道方孔炤有准备,不敢南下,遂引兵西进,方孔炤在荆门当阳一线阻击,在来家河、神通堡打败了张献忠。张献忠退兵屯兴山。时朝廷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传令楚、川、沅3路会师夹攻张献忠;张献忠于夜间拔营逃走。方孔炤料他“狡诈”,下令原地驻防,不可移动;但已有二位将官迫于杨嗣昌命令,率兵出发,行至香油坪,中计,遭围攻溃败。杨嗣昌在命令军队进击的同时,令方孔炤进驻襄阳。襄阳距香油坪800里,当听到军队被围消息,方孔炤约沅、川两军赴援,两军又被杨嗣昌调往他处,只得率部1000余人兼程往救,赶至竹山,官军已在6天前溃败。由于孤军深入,被张献忠围攻受创。本来杨嗣昌与熊文灿都主抚,只有方孔炤与其意见分歧,这次方孔炤战败,实由杨嗣昌调度失宜所致,但杨嗣昌反借此劾方孔炤贻误军机,逮捕下狱。由于方孔炤长子方以智以血书诉冤,才得以从轻处理,遣戍绍兴。过了很久,方孔炤才因他人荐举复职,命他督理山东军事;没有到职,李自成就已攻北京,崇祯帝自缢;方孔炤遂护送老母归隐白鹿山庄(今桐城县杨桥镇)终老。方孔炤死后,门人私谥贞述先生。
“重洗仙颜”
出回回洞,迎面一块巨石斜立如屏,因石下是通向云窝的必经小径,故名云路石。石上有两方摩崖石刻,一方为景点名题刻“云路”,一方是明末学者方孔炤勒崖的“重洗仙颜”。方孔炤为明代理学家,字潜夫,安徽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
主要著作
著有《周易时论》22卷、《尚书世论》2卷、《礼节论》若干卷、《春秋窃论》2卷、《全边纪略》12卷、《抚楚疏稿》4卷、《环中堂集》12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1: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