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马玉亮(
回族),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
古时候,方城的曾国是很小的一个国,位于方城八里桥的潘河旁边。后来,由于战乱和天灾,曾氏迁徙全国各地。当时马玉亮是为了做善事,每年蒸两次,每次几百个,供群众们免费吃。后来,烧麦就被方城群众做小吃时传到全国各地,由于方城包子、油条、糊辣汤是主流早餐,实惠好卖,所以很少有人做烧麦来卖。
五、选上等细面粉,用温水搅拌反复轧揉,作剂,旋成饺子皮状,边薄有折纹。一两面制成五个,每个重二三钱,包时将酿成的馅装在面皮内,撮成上如石榴花形,下如灯笼形的'烧麦',上笼蒸20分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