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卉是
方舒的妹妹。方卉1987年由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走入中央电视台,10年间,先后主持过《九州方圆》、《
文化生活》、《文化园林》、《书坛画苑》等栏目,并独立编辑了多期文化类
专题节目。1985年同姐姐方舒还一同主持过《正大综艺》。
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母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父亲长期从事
教育管理工作。在方卉的眼里,父亲总是穿件蓝上衣、夹着几本书匆匆来去;父亲靠博览群书由外行变为内行的经历,在方卉心目中烙印很深、对她影响甚大。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品格:敬业勤业,谦虚诚恳,不骄不躁。
方卉1987年由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走入中央电视台,10年间,先后主持过《九州方圆》、《文化生活》、《文化园林》、《
正大综艺》、《书坛画苑》等 栏目,并独立编辑了多期文化类专题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方卉曾成功地创办过7 8 期《书坛画苑》美术栏目,在
美术界及
美术评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她在主持《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节目时,轻松自如地将美术评论中这一学术性很强的话题,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广大观众,引来不少
美术评论家的赞许:“在电视上谈
艺术理论问题,谈得这样好,还是不多见的。”方卉对主办、主持专业性的栏目,有自己独特、成熟的想法。可贵的是,她还要求自己,时刻关注这一领域各种发展动态和趋向,力求用影视化的语言“表现这一领域具有学术意义的选题”,从而将专业论题通俗化、大众化,使外行看得懂,内行看着好。
一次,方卉在《文化生活》栏目里和
中国戏曲研究所的一位老专家谈戏曲。长达1 5 分钟的节目录制一气呵成,引得编导不由对老专家连声道谢,可老专家却说:“你别谢我,要谢方卉,她懂! 没有她配合,我很难谈得这样顺。”方卉那凝聚在“诗”外的功夫,无论是行家或观众,都已感受得真真切切。
回顾1 0 多年的主持生涯,方卉的感触不在功名上,而在学问里。她从不以
电视媒体的
独特优势为资本,她认为成名与成功是两回事,不断进步和成长是最重要的。她不断积蓄着能量、更新着知识,总结分析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她的一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她对主持人职业的思考和评议,记载着她本人及其他人的实践范例、经验和教训,这是她思想的根基,前进的动力。方卉有一副学者的头脑,凡事爱想个究竟、弄个明白。她关注着主持人的定位、走向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她说:“主持人与电视观众应该是好朋友,要平等、平和,互相尊重,才能心心相通;主持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对观众产生暗示作用。主持人只有通过良好的
个人修养,如人格魅力、常识、专业水准、
语言能力,包括得体的服饰、化妆等,才能吸引观众,使观众 信服。耍明星派头,或因装束怪异,或问话方式不妥、或探人隐私等等,都有可能失去观众的信任。”谈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性及自身塑造话题时,方卉认为:不少人看重的是这个职业的名利,很少有人研究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这一职业将越做越难。在主持人中存在的只注重表现,不注重交流的现象,纯属职业
角色定位偏差。与被
采访对象、与观众平等、和谐地交谈与交流,应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但主持人中
沟通能力较低的情况并不鲜见。另外现实中存在选择主持人只要年轻、漂亮就好的观点,也是个误区。值得重提的是,各业选人都应“择优录取”,而不是“择龄录取”、“择貌录取”。走马灯似地调换新人,不是实力竞争,而是关系竞争;若把
电视媒介当成名利场,势必影响国家级
传播媒体的集体声誉,当然也造就不出高素质、高品位的主持人来。方卉情之所至,言之切切。
方卉觉得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等同于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以真、善、美为永恒追求,不间断地进行人格、风格、品位的
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她遵循并恪守“生活原则与工作原则的一致性”,即做人与做事原则的统一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常反思、审视、调整自己,向书籍学习,从朋友、同事、同行身上寻找弥补自身不 足的答案,从而求得每一个进步和每一次成长,她形象地打了个比方说:“人生是一棵大树,要不断地生长。”对生活的成熟思考、对专业的准确把握、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人格的不断完善,证明着方卉的素质、教养和品位。人们期待着方卉在自己选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