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内地制片人、导演、监制、编剧,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总裁。毕业于
东华理工大学,美国
维克森林大学MBA,现任
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总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早年经历
1953年12月26日,方励出生于成都的一个铁路工程师之家。他刚满2岁,就被送到了全托幼儿园,整天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按照内心的想法自由生长。
5岁时,方励曾把电线捅进插座眼里,“嘭”一声烧断了全院的保险丝,把黄公望吓出了一身冷汗,直呼他为“小捣蛋”。上小学后,他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机械产品,不管是土火箭还是蒸汽船,不管是见过的还是听说的,他都愿意去尝试,一遍遍地捣鼓。虽然没有什么成果,但也乐此不疲。
有一段时间,他开始玩起了无线电,恰好父亲要去上海出差,他就缠着父亲带他一起去。在南京东路一家轻工业剩余物资处理门市部,他一早就去排队,好不容易排到了,才知道那天卖的不是他迫切期盼的二极管、三极管,而是200颗铆钉。但铆钉也是当时的稀罕货,他毫不犹豫地把零花钱都给了营业员。
然而,在12岁那年,一场巨变袭来,他的家没了。父亲被诬成“军统特务”,母亲被下放,自己的未来也成了未知数。迷茫间,他无意中走进了大院里一户邻居家,从抄家后七零八落的废纸堆中,捡到了不少世界名著。沉浸在阅读的时光里。
1968年,方励第一次来上海,走遍10个百货公司,只为买到两寸半的动圈式喇叭。
上班
17岁时,方励被下放到了贵州,在深山老林里修路搭桥。拥挤的工棚里,留给他的不过是一平米的容身之地,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无穷无尽地抬石头、挖坑道,消磨体力倒也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精神上极其苦闷,完全看不到希望,于是,他和同龄人一样,喝酒、打架、扒火车,用这种青春的疯狂来对抗生命的迷茫。
1973年,方励被招工回到城里,承接父业成了铁路系统的钳工。干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在厂里小有名气。当时北京工程机械厂缺液压钳工,就把他借调了过去。“北漂”生活维持了一年半时间,让他最欣喜的是在铁道部“五七干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批内部读物,他静心读了很多历史书和传记。
22岁时,一个领导在前面扛起了大包,方励也本能地站起来扛包,结果别人非但不干活,反而一起瞪眼看他,认为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为此,他纠结了两个星期,质问自己:“我到底应该对谁负责?我是替工厂干活吗?还是替某一个人干活?”后来,他下定决心只对自己的内心负责,只要是自己认为该干的事情,就义无反顾地干到底。
大学毕业后,方励是全系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北京的学生,而且是进入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然而,在工作了一年半之后,他就厌倦了早九晚五、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主动辞职打破了“铁饭碗”。为了提升英语水平,他鼓足勇气站在王府井街头,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大声练习带有浓重口音的“中国式英语”。他还跑去展览会,给人打杂、当临时翻译。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家外企的主管,对方很欣赏他,把他招入麾下。
求学
1977年底,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后,方励十分激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他白天在钳工台上干活,结束后在车间里读书备考,用了几个月时间补上了初中、高中整整六年的课程。考虑到高考成绩一般,他没有填报热门学校,而是选择了华东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专业。
1982年,方励毕业于
华东地质学院(现
东华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
1989年,方励又于美国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获得
MBA学位。
创业经历
创业早期
硕士毕业两年后,方励怀揣着在美国辛苦工作攒下的5万美元回国创业。创业第一年,他睡了一年地板,吃了一年泡面。为了赚钱,他什么都干,卖推土机、二手卡车,然后把收入投入到他喜爱的地球物理仪器和石油工业实验室仪器的行业。
1992年,方励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集地球物理仪器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劳雷工业公司,在
地球科学和
海洋科学技术领域都获得极大的
商业成功。2002年,大连发生5.7空难,黑匣子掉落水中,很多救援人员在现场打捞,但都没有收获。他主动请缨,紧急协调借来一台声呐信标定位仪,并邀请到1名世界知名深海打捞专家前来操作仪器。经过海上三天三夜的辛劳,他们成功打捞起黑匣子,也一下子在业界打出了名气。
2000年,方励创建劳雷影业公司和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并开始了他的电影制片人职业生涯。方励完全是误打误撞进入电影圈的,他自称“野生电影人”。当时,导演王超带着《安阳婴儿》剧本过来找他拉投资,他看完剧本后很认可,连合同都没签,就给了36万元,王超分2次拿着大包提走。直到电影拍完,他才知道拍摄电影需要许可证。他为这部电影前前后后投入120万元,只回本三分之二,但影片先后参加多个国际电影节,还获得了不少奖项,观众在现场发出的掌声、流下的眼泪,让一切投入都有了回报。从那时起,方励就入坑电影圈,而且选择小众的文艺片。一开始,他参与的好几部电影都无法在国内上映,卖给电影频道也不要,认为题材“太灰暗”,于是一度有了“地下电影之父”的“美誉”。
2001年5月16日,方励制片监制的电影《安阳婴儿》上映。
2005年3月27日,方励制片监制的电影《日日夜夜》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9月13日,制片监制、编剧的电影《红颜》上映;同年,维也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大奖”;同年比利时根特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
2006年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获得“金荷花”最佳影片奖。同年,方励作为编剧和制片人,参与了李玉导演的影片《苹果》。
2007年5月20日,方励制片、策划的电影《盲山》在戛纳电影节上映;同年,获得泰国曼谷电影节“评审团奖”;同年,提名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3月3日,方励制片、编剧并参演的电影《观音山》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2年9月29日,方励制片、编剧并参演的电影《二次曝光》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3年,方励与韩寒合作拍摄《后会无期》,这是方励所参与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赚到钱的电影。同年,参加脱口秀《聚焦》。同年,沈阳法库坠机,方励参与了援救工作。
探寻里斯本丸沉没
2014年7月24日,制片监制的电影《后会无期》在中国大陆上映。在拍摄电影时,偶然听一位船长说起附近有一艘二战沉船的故事。
2015年,方励在一席作了题为《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的演讲,鼓励青年要“折腾”、追求自由和创造力。同年4月17日,制片并参演的电影《万物生长》在中国大陆上映,在电影中饰演车震南。同年7月24日,参演脱口秀《人间电影大炮》。同年10月23日,制片监制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6年5月12日,因为之前听说直播比较火,身为电影《百鸟朝凤》志愿宣发团队队长,方励在一个软件上开启了直播。一开始,他还在讲影片背后的故事、推广团队的艰辛,然后,他开始请求影院经理能多给这部影片排片。同年10月,方励带领他的海洋科技团队首次抵达舟山东极岛海域,历时半月发现沉船后,精确定位了沉船位置。同年11月8日,参加脱口秀《头等舱》。
2017年1月28日,方励制片并参演的电影《乘风破浪》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河北潘家口水库潜水员失踪,方励参与了援救工作。同年9月,方励团队通过舟山市普陀区海洋历史研究会找到浙江舟山海洋文化研究者胡牧,此时他已持续多年策划组织民间的里斯本丸号沉船纪念活动,并与英国方面建立了联系。两人一见如故,聊了近两个小时。9月,方励带领地球探测和海洋测绘团队再次回到舟山东极岛海域,历时1周验证了海底沉船的钢铁物理属性,同时获取了精确的水下三维声呐成像,与“里斯本丸号”建造的历史物理及机械结构完全吻合,确认沉船残骸属于“里斯本丸号”。同年10月,正是在胡牧组织的纪念活动上,方励见到了渔民林阿根——当时唯一健在的沉船事件中方亲历者和目击人。
2018年4月,方励踏上前往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旅程,采访里斯本丸沉没事件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方励第一次去英国采访时,见到了时年99岁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同年,参演的短片《四维桶》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9年8月7日,方励最后一次去伦敦采访,把里斯本丸上三位英国皇家炮兵的后人聚集在一起,介绍他们彼此认识,他们的父亲都曾被关押在底舱,根本没有逃生的可能。这三个老人住得不算太远,方励就把他们邀请到摄制组住的民宿。聊天的时候,方励突然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些老人等待了77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哪里。但他找到了坐标,找到了沉船,找到了他们的父亲。10月20日,搭载着英军战俘后人的船只抵达“里斯本丸”沉船海域,船舱内的大屏幕投射着海中的声纳搜索沉船传来的数据,方励一边为老人们解释,一边讲诉当时在“里斯本丸”上发生的一切,当谈到长眠在海底的这800多条生命,很多人当时的年纪就和他的儿子、女儿一样大,却逐渐被世人遗忘时,方励禁不住哽咽了。同年,方励自费邀请14名盟军战俘的后人来到东极岛,在距离沉船仅30米的海面,与失踪77年的父辈告别。
2020年6月25日,方励参演的电影《灰烬重生》在中国大陆上映。
2021年,为了还原岛上的渔民翁柳香去娃娃洞给三名战俘送饭的故事,方励最后一次去到岛上。虽然找到了之前舟山电视台留下的影像资料,方励还是沿着时年14岁的翁柳香送饭的路程重走了一遍,一路上高高低低的情形都拍了下来。同年,方励的几个公司都出现了业务下跌、资金链断裂,不忍心看着已基本成形的电影就此“夭折”,他只能四处去借钱。很多人一听这个故事是很感动,但一评估预期收益,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有的即使借了钱,也定了不低的利率。为了维持下去,他干脆卖掉了北京和成都的房子,只能租房住。同年5月1日,制片、编剧并参演的电影《阳光劫匪》在中国大陆上映,在剧中饰演管家。同年8月14日,制片、编剧并参演的电影《兔子暴力》在中国大陆上映,在剧中饰演干爹。同年11月5日,参加综艺真人秀《导演请指教》。
2022年8月13日,方励制片、编剧并参演的电影《断·桥》在中国大陆上映,在剧中饰演唐某。同年8月14日,参加
2022微博电影之夜。
2024年6月7日,方励监制的电影《
下一个台风》发布杀青海报。6月16日,参加《2024微博电影之夜》。8月,《里斯本丸沉没》舟山首映礼现场,东极镇政府感谢方励为东极岛做出的贡献,为他颁发荣誉岛民证书。9月6日,执导、制片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上映。9月1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北京首映。9月11日晚,由川籍制片人方励执导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成都路演。9月20日,执导、制片的电影《
里斯本丸沉没》片尾曲《
Long Way From Home》MV发布。11月6日下午,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导演、制片人、地球物理学家方励正式受聘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受聘仪式后,方励围绕“电影内外的里斯本丸号”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12月,获得2024惊艳面孔。同月,获得豆瓣2024年度电影榜单·最受关注导演。同年,担任制片人并执导的《里斯本丸沉没》获得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方励也荣获2024综艺报年度影响力年度制片人。
2025年1月,方励入选《中国新闻周刊》2024封面人物年度导演。同年2月,方励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正在组建国际团队,计划拍摄制作马航MH370事件的纪录电影。
个人生活
家庭
方励的父母都是那个时代的高知,但他们对自己前途进步的关注显然超过了对孩子的关心。方励出生后不长时间,母亲就离开了他去攻读大学学位。父亲是铁路工程师,经常要出差,方励就成了缺少关爱的孩子。
方励开始记事后,总感觉父亲眉头紧锁、心事重重,有时还泪流满面,这让家庭氛围不免有些压抑。等他再大一点,父亲才向他坦白自己讳莫如深的身世。父亲名叫黄公望,其实是个私生子。20世纪20年代,爷爷在无锡、扬州一带做生意时,结识了当地唱扬剧的苏晓卿,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所倾倒,两人私定终身,并于1922年生下了黄公望。
爷爷家是西安当地的名门望族,族人多在政府和军队当官,因此特别注重声誉。在家人的再三逼迫下,爷爷被迫回到了西安。父亲4岁那年,其母带着他踏上了千里寻亲路,期待着能够一家团圆。曾祖父看黄公望仪表堂堂,形象、气质都很像黄家的孩子,因此留下了他;却无情地赶走了苏晓卿,认为她只是一个戏子,根本配不上他家。苏晓卿承受着爱情破灭、骨肉分离的双重打击,一个人踏上了从西安返回扬州的路。方励说,他根本不敢想象,在那个车马慢、交通难的岁月,一个伤心的女子是如何能够撑得下来,走完这段漫长旅程的。回到扬州不久,苏晓卿就投江自尽、香消玉殒了。
方励的父亲对母亲的记忆很模糊,只是在成长过程中,从身边人漫不经心的谈话中,才一点点拼凑出有用的信息。更让黄公望绝望的是,父亲为了阻止他了解身世,直接一把火烧光了母亲的照片、信件和衣物,让他对母亲无法建立起任何直观的印象。方励父亲学习十分刻苦,从16岁到重庆读高中开始,就彻底离开了那个家族,并始终愤恨于父亲的薄情寡义,切断了与父亲的一切联系。1942年,黄公望考入西南联大,后来还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定居成都,担任铁路系统工程师。
父亲的一生都在苦苦地思念他的母亲,费尽一切心思去寻亲,希望能在身故后埋在母亲坟墓的旁边。他曾经先后4次到扬州寻亲,但因年代久远,每次都没有任何进展。岁月慢慢抹平了伤痕,父亲黄公望直到90岁时,才第一次回到西安,以长子的身份祭拜其父,并在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2020年1月,父亲已经是98岁的高龄,方励在江苏的多家报纸刊登整版广告,“愿付酬金一百万为父寻母”。特意选择在春节前刊登消息,也是考虑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这条广告或许会成为家族聚会的话题,从而为他提供更多线索。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方励也知道希望渺茫,只是希望能找到奶奶的墓地。
父亲弥留之际,方励把找到的坟墓照片放大了给他看。他答应父亲,要在父亲的墓碑旁,为奶奶立一块碑;并且,要让奶奶成为他下一个剧本的“女一号”。听完这段话,父亲忽然出声叫了声“妈妈”,流下了滚滚热泪,也算是长久的遗憾得到了一丝抚慰。
生活
虽然已经71岁“高龄”,方励依然精力充沛,每天只睡4个小时。
身体
2025年1月,纪录电影(Documentary Film,区别于电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在一次影片路演的前夕,突然晕眩、呕吐,参加媒体颁奖活动上台领奖时,自觉“摇摇晃晃,几次都咣叽撞在墙上”。
代表作品
制片监制
编剧作品
参演电影
备注:截至2025年3月9日 参考资料:
参演纪录片
综艺节目
备注:截至2025年3月9日
社会活动
2001年、2005年,方励分别在
东华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设立了“方励奖学金”,旨在奖励为振兴
地球物理事业而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品学兼优的在读本科生。2014年9月7日,方励发表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
2024年12月16日,参加“当我们谈论2024时”年度演讲活动。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他是电影圈内活跃多年的制片人,发掘与支持的作品多种多样,既强调个性又充满人文关怀。这一次他转身做起导演,打捞沉没的历史,记录即将消逝的声音,呈现时间深处的血与泪,也证明着人性中共通的温暖与道义。多年来,他对电影倾注着不变的激情与挚爱。”(中国新闻周刊 评)
“他是电影人,也是地球物理学者。过去20多年来,方励一直穿梭在数字与光影、科技与人文、实业与艺术的“平行世界”中,“白天干科技,晚上搞电影”是他的生活常态。在周围人眼中,他有趣、爱思考,永远精力充沛,这也总让人们忽略,现在的他已年过古稀。”(红星新闻 评)
“为朋友可以下跪,但自己的电影不跪,是为大侠方励。”(果壳网创始人、“《里斯本丸沉没》全球救援打捞队”微信群群主姬十三 评)
“他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别人也做不了、再不做就晚了的事情”。(人文财经观察者秦朔 评)
争议事件
2016年5月6日《
百鸟朝凤》上映。5月12日,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
排片,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