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如(1901-1983) 原名廷祯,字干才,化名李惠亭。陕西咸阳新店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人。1917年入陕西第三中学读书。1922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在北京、渭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人物生平
方仲如,原名廷桢,字干才,化名
李惠亭。1901 年2 月2 日出生于陕西咸阳新店村一个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幼年丧父,全靠生母及叔父母辛勤劳动持家。1908年至1916年就读于家乡私塾和西安高小,1917年春,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9 年春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与西安地区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联合同学走向街头,游行、演讲、散发传单。1922 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共产党员刘天章等人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年冬加入了陕西旅京进步学生组织共进社。次年当选为该社庶务和财务股主任,并负责《共进》半月刊的发行工作。1924 年加入
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后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北京地区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担任北大党团组织创建的平民夜校和共进社主办的升学补习班的教员。他一面传授知识,一面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学员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他的四个弟妹受其思想影响,先后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妹妹方鉴昭于1928年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25 年秋,方仲如受北京党团组织派遣回陕开展革命工作。他首先作为共进社的负责人之一,出席了在三原召开的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向大会报告了共进社的工作情况,并与魏野畴等人共同起草大会宣言。会后,方仲如受韩仲范(北大同学,共进社社员)邀聘,到渭南固宁渭阳中学任训育主任兼数学教员。在渭阳中学,方仲如先建立国民党组织,发展进步学生党员二三十人成立了国民党渭阳中学区分部。然后,在其中培养和发展了十余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成立了团渭阳中学特别支部,方仲如任书记。指导团员学习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组织团员、学生深入周围农村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帮助成立农民防会。1926 年春,还带领学生到蒲城、富平一带开展宣传活动。其间,他经常与党团赤水特支负责人王尚德、张宗适联系,组织平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其政治觉悟。并出钱资助、支持王尚德在赤水职业学校召开陕东国民会议促成会,拥护孙中山召开国民大会的主张,决定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会议结束后,临潼、华县、澄城、华阴、大荔、韩城、渭南、固宁等地的代表回到各地,组织了很多平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并成立农民协会。
1926 年8 月,方仲如奉调回京,转为中共党员。9月,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参与营救被奉系军阀逮捕的几十名共进社成员。10 月初,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委派去绥远冯玉祥部———国民军联军进行联络工作。同年冬担任国民联军第五路军政治处长兼国民党党代表,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在他的建议下,五路军在东出潼关、会师中原的北伐中连战连捷。
1927 年夏,
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反共,方仲如和宣侠父、刘志丹等在冯部担任政治工作的20 多名共产党员一起被“集训”拘禁,押送出境。后辗转到达武汉,方知武汉国民政府已叛变。方仲如找到党组织后,由党中央派往前苏联学习。1927 年9 月到1930年10月,方仲如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政治理论和无线电通讯技术,曾任班长和党的支部书记。
1930 年10 月,仲如回国到达上海,在党中央和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党的机要通信工作。在举办无线电报务人员训练班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怀疑,是年12 月,方仲如和其他19名人员被捕,关押长达六年之久。在敌人的酷刑审讯、威逼利诱面前,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被判处九年零十个月的有期徒刑,直到1936年8 月经友人关中哲保释出狱。
方仲如一出狱,立即回陕西家乡寻找党组织。不久,经中共渭北工委书记周芝轩向上级请示,批准他去陕北。此时适逢西安事变发生,方仲如担任新成立的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出任杨虎城部独立旅政治处长,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37 年7月,独立旅改编,方仲如离开部队,到达延安。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查,恢复了方仲如的组织关系,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工作,先后任理论教员、研究室主任、总支书记、校务部长等职,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1941 年冬至1945 年夏,
方仲如先后任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被服局局长。当时正值最困难的时期,方仲如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悉心筹划,依靠基层办工厂、农场、商业贸易和运输,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克服种种困难,有效地保障了中央党政军机关和边区政府机关的生活供应。在1943年整风运动后期的审干中,方仲如被康生诬为“叛徒”、“坏分子”而中断工作达半年之久。
解放战争期间,方仲如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财委副秘书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后勤部部长、西北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后勤部政委、西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1949年5月20 日,
西安解放。25 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从解放后到1963 年,方仲如先后任中共西安市委第一副书记,市长,中共西安市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监察组长,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共八大代表、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9 年至1956年,
方仲如在担任西安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和赵伯平等一起,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取得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西安面貌焕然一新。方仲如则被人们誉为“好市长”。
1957 年至1962年,方仲如在担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委常务书记、省政协主席期间,抱病工作,为陕西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1963 年,
方仲如调任中央西北局监察组组长,为严肃党纪、维护党的纯洁做了大量工作。
人物评价
“文化大革命”中,方仲如又一次蒙冤,受到冲击和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充分肯定了他对革命的重大贡献,安排他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再一次抱病参加政协工作,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多次在医院接待党史工作者,关心和支持褒扬革命先烈的工作。1983 年6 月5 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