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陂
乐仙腐竹是众多豆类制品中的一种,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技艺上乘,制作出的产品色、形、味俱佳,是
腐竹产品中的佳品。据史料记载,新陂乐仙腐竹制作技艺,首创于清代末年(1907年),由
乐仙村的戴洪招到龙川学到后传进乐仙村。两年后,该村就有10多户农户开腐竹坊。产量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几年后,
乐仙腐竹小有名气,产品销至兴宁全县及广州、惠州等地。至1950年,乐仙村80﹪的农户都会做腐竹,而且技艺精益求精,制作腐竹成为乐仙村的传统技艺,其产品成为一种品牌。目前,新陂镇乐仙村是此项目技艺主要分布地域,同时,兴宁新陂镇、叶塘镇、大坪镇及兴宁周边的五华县华城,龙川县新田、回龙镇也是些项目技艺的流布、辐射地区。新陂乐仙腐竹的制作,除注意选好原料和用水以外,很注重技艺的精益求精。其主要制作流程有:1把干燥大豆去壳;2用清水浸泡大豆;3把浸泡的大豆磨成浆;4加水洗浆;5明火煮浆;6起腐皮;7用太阳晒干或炭火烘干。
新陂乐仙腐竹,腐竹又称腐皮,是一种客家人的传统豆制食品。它的制作工艺颇有讲究:将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静置,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因其形似竹枝状,故称为腐竹。腐竹是由大豆蛋白膜和脂肪组完美结合的产物,因其营养价值高、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是客家豆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客家地区,腐竹的制作技艺传承很广,腐竹作坊在客家很多地方都有。兴宁市新陂镇乐仙村的腐竹,是众多客家腐竹产品中的一员。乐仙腐竹色泽金黄带透明,煮时易熟,食味清甜,豆香味浓,汤色白而不浊,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兴宁市传统手信之一。腐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方便保存,是客家人家里常备的食材,可荤、可素、可烧、可炒、可凉拌、可煮汤,一粒黄豆的华丽转身,是客家人智慧结晶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