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河南省
南阳市的一种传统小吃,属于
豫菜系,该菜品历史悠久,曾因
诸葛亮“
火烧新野”而出了名气,该菜品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历史故事
在豫西南新野县,人们始终传承着一种作法独特的风味小吃新野张飞板面。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
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相传公元201年
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属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
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束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新野县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使张飞板面名声大振。于是,凡到新野县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馆,来上一碗张将军发明的板面,慢慢品尝,有滋有味,体验当年张将军的勇猛、分享其快乐。
中国的传统面食,大概有1000多种,在案板上摔打出来的面,却只有两种,一是河南新野板面,二是安徽太和板面。太和板面的“祖师爷”,同样是张飞。然而,张飞在新野驻守7年,是历史事实;到800里之外的太和“出差”,却无据可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太和板面源自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先后引起中央电视台《乡约》、《第一时间》、《中原味道》等栏目的关注。2020年,新野板面更是入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国泰民安国庆面》一书。吃新野板面,成了民富国强、幸福美满的美好象征。
2021年12月27日,经过河南省餐饮协会专家评审团对新野餐饮名店、名菜、名师的评审后,新野县被授予“河南板面之乡”称号。
2022年3月29日,由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与南阳市新野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新野味道·面向未来——中华(新野)地标美食产业发展大会暨新野板面文化节”在新野县举行。
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依据2022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中华地标美食之乡认定管理规范》《中华地标美食品牌认定管理规范》,授予新野县“中华板面之乡”称号。
菜品特点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
新野臊子”)好。
其
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
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
臊子精在工艺,巧在
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
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
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
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
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