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传播与构建
2012年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新诗传播与构建》是2012年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长安。
内容简介
《新诗传播与构建》以史实为基础,以接受美学、阐释学为理论方法,将考察视线由传统研究模式所置重的诗人、文本转向读者与传播,对新诗建构作了新的阐释。既考察了现代传播场域、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生成的关系,又重点探讨了译诗现象,认为译诗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诗歌转型,为新诗现代情感空间、审美形式建构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既以胡适、艾青为典型个案,梳理、考察了新诗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对诗人形象的塑造现象,重绘出接受视野中特定诗人的形象演变史,又从传播角度透视了《女神》《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穆旦等被经典化的历史;既探讨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新诗内在形象塑造问题,又对新诗防御与反思现象作了独特的理解。
图书目录
第一章传播与新诗发生
一新诗发生的文化生态
二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
三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关系
四《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
五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第二章传播与新诗生成
一传播、阅读反应与新诗生成导论
二《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生成
三新诗生成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四郭沫若早期新诗的生成起点
第三章新诗传播与诗人形象塑造
一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塑造
二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上)
三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下)
四读者对艾青诗人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新诗传播与经典化
一新诗经典化引论
二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被经典化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被经典化现象论
四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
第五章文化传播与新诗中的形象
一《女神》中的“西方形象”
二1920年前后新诗中的“西方”
三《女神》中“强力”原型的复活
四新诗之“我”——写“我”新诗个案解读
第六章新诗防御与反思
一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
二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
三《译文》中的波特莱尔
四丁芒归来的诗艺
五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
六新诗对话式教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方长安,男,1963年生于湖北红安。2000年毕业予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在《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月刊》、《中豳现代文学》(韩国)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再余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子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
参考资料
新诗传播与构建.当当自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20:3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