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遗址
蓝田县华胥镇境内遗址
新街遗址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项目负责:杨亚长 参加人员:邵晶、杨利平、蒋德伟
项目名称: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建设 工作时间:2009年8月~2010年6月
2009年8月,配合西安商州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蓝田新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
2009年8月-2010年6月,我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了解到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为仰韶时代晚期和龙山时代晚期。共发现上述时期的房址3座、陶窑9座、窖穴(灰坑)401座、灰沟33条、马(?)骨坑1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日用陶器以及装饰品等文物。另外,还发现商代灰坑2座、汉代灰坑3座。
考古工作者从发掘的4个灰坑中发现了4块极为特别的陶器,后又采集了一块同样的陶器。这5块陶器均呈平面直角板状,厚3厘米,细泥红陶质,制作精良,一面磨光,另一面为原始涩面,并保留草拌泥粘痕。
在以前的同时期遗址中未发现过这类陶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5块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却有粘贴的印迹,同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地面建筑等判断,这5块特殊陶器应该为最早的砖类的建筑材料。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烧制砖。据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砖是在西亚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纯粹泥坯制砖。
考古学者估计,当时的人主要是将这些砖固定在房屋的墙角内以防止土坯被风化,使房屋更加稳固,可见在当时人们盖房子已经开始使用砖了。
“圆点勾叶”陶器颠覆学者认识
在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陶器,多为平唇口尖底瓶、宽沿深腹盆、敛口平地钵、筒形罐等器物,这些器物与其他此时期的遗址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令考古工作者惊奇的是发现有纹样复杂、烧制精纯的彩陶盆以及用细线刻画而成的“圆点勾叶”纹样的陶片。
半坡遗址为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坡陶器中的人面鱼纹闻名遐迩,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均可发现类似的制作精美带纹饰的陶器,然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却很难见到这样的陶器,基本上使用的是粗大、简陋的陶器。因此这些精美陶器的发现颠覆了学者对仰韶文化晚期物质文化的认识。
玉器发现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在该遗址还发现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锛等,均出土于灰坑和灰沟之中。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中,玉器如此数量的集中发现,在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尚属首例。
中国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蓝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及辽宁岫岩“岫玉”四大名玉,对四大名玉之一的蓝田玉的研究较为模糊。这些玉器发现于蓝田,材质又与当代蓝田玉相似,为蓝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蓝田是当时居民最宜居场所
该遗址已发掘2300平方米,发现房址、灰坑、灰沟及陶窑等遗迹150余处。房址发现两座,均为地面式建筑,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根据发掘资料推断,新街遗址可能是仰韶文化晚期浐灞流域一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中心聚落,此地区近水、背山、向阳、地面开阔,是当时居民居住的最佳场所。本次发掘为探讨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证。
仰韶晚期的F3为一圆角方形地面建筑,四面墙基槽保存完整。室内长8.5、宽8米,总面积约68平方米。房址室内东北角保留有大面积白灰地面,房址中部有一圆形灶址,房址的东、西两侧有门,东侧门道宽1.1米,门外有完整的地坪,西侧门道宽0.9米,门外似有较平整的小院。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房址室内中北部发现有一个长方形竖坑,坑内埋有一具完整的马(?)骨架(尚待做进一步鉴定),推测应系该房址的奠基坑。
仰韶晚期灰坑等遗迹单位中出土了大量遗物。工具类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刀、石锛、石楔、石凿、石钻、石钻帽、石抹子、石杵、石球、石网坠和砥石等,还有打制陶刀、陶纺轮、陶轮盘、陶错以及骨铲、骨锥、骨镞、骨针等。日用陶器主要有羊形鼎、盆形鼎、鸟形壶、钵、碗、盆、甑、带流盆、尖底瓶、小口平底瓶、漏斗、釜、灶、罐、瓮、缸、器盖和器座等。装饰品主要有玉筓、石笄、陶笄、骨笄、玉环、石环、陶环、蚌饰、绿松石珠、鱼形骨坠等。此外,还发现多件陶塑艺术品,其中圆雕或浮雕人像6件、圆雕熊(?)头像1件、圆雕鸟头1件、浮雕鹿形1件。
该遗址仰韶晚期与龙山早期遗迹、遗物的大量发现,为进一步揭示这两种遗存的文化面貌,并研究它们之间的文化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仰韶晚期的“板砖”和龙山早期的“条形砖”的发现,对于我国砖的起源研究具有实证意义。大量仰韶晚期玉制品以及治玉工具的出土,为研究先民们何时认识和开发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同时也为史前时期治玉工艺研究增添了重要的标本。
参考资料
2010年新街遗址考古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8 17: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