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子镇,隶属于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县,地处
托克托县东南部,东与和林格尔县
舍必崖乡接壤,东南与清水河县
喇嘛湾镇相连,南与准格尔旗
薛家湾镇隔黄河相望,西与
双河镇交界,北与
伍什家镇毗邻,西距县城16千米,北距市区63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83.19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朝,属和林格尔厅城东乡。
民国时期,先后为和林格尔县治静乡、民治乡。
1950年,属第三行政区(黑城区)。
1956年,设新营子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62年,新营子公社成立。
1983年6月,改新营子乡。
1986年1月,改新营子镇。
2001年,黑城子乡并入新营子镇。
2006年,燕山营乡并入新营子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新营子镇下辖新营子、碱沟子、东马、豆腐窑、荒地窑、南壕、乃莫营、常家营、缸房窑、范城滩窑、黑城、黑水泉、乃同、合同营、张全营、坝上、马土窑、燕山营、老杜营、石匠营、塔布峁、柳二营、小口子、那木架、胡忽浪营、章盖营、西大圐圙27个行政村。
2019年,新营子镇下辖新营子镇社区1个社区,镇村、碱沟子村、东马家圪堵村、豆腐窑村、南什拉壕村、常家营村、乃莫营村、缸房窑村、范成滩窑村、黑城村、黑水泉村、乃同村、张全营村、坝上村、马士窑村、合同营村、东荒地窑村、燕山营村、石匠营村、老杜营村、塔布峁村、胡忽浪营村、西大圐圙村、小口子村、那木架村、柳二营村、章盖营村2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营子镇地处
托克托县东南部,东与和林格尔县
舍必崖乡接壤,东南与清水河县
喇嘛湾镇相连,南与准格尔旗
薛家湾镇隔黄河相望,西与
双河镇交界,北与
伍什家镇毗邻,西距县城16千米,北距市区63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83.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营子镇地处土默特平原南缘,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000米。
水文
新营子镇境内主要河流有什拉乌素河与大沙河,境内长27千米。
人口
2011年,新营子镇总人口5.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28.8%,另有流动人口5000人。新营子镇总人口中,男性26364人,占50.7%,女性25636人,占49.3%;14岁以下7050人,占13.6%;15—64岁38811人,占74.6%;65岁以上6139人,占11.8%;以汉族为主,达51180人,占98.4%;其他少数民族820人,占1.6%。2011年,新营子镇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5.3人。
截至2018年末,新营子镇户籍人口为51769人。
经济
新营子镇粮食作物以高粱、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作物、红辣椒、向日葵、小茴香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新营子镇有农业耕地16.3万亩,生产粮食4.3万吨。2011年,新营子镇生产肉类1730吨,鲜奶20000吨,禽蛋320吨。2011年,新营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2011年,新营子镇托克托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7亿元。2011年,新营子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3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6.4%。2011年,新营子镇财政总收入5590万元,比2010年增长5.9%。2011年末,新营子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51亿元,比2010年下降0.15%;各项贷款余额2.31亿元,比2010年增长13.9%。
2018年,新营子镇有工业企业37个,其中规模以上2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新营子镇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2300人,专任教师73人;有小学4所,在校生2400多人,专任教师285人,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新营子镇有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有图书室27个,藏书4万多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新营子镇有门诊部(所)15个,村级卫生室27个。专业卫生人员114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11人,乡村医生51人。2011年,新营子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2011年,新营子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新营子镇医疗救助38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61人次,共支出13.8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04户,人数2774人,支出395.11万元,比2010年增长20.1%,月人均119元,比2010年增长1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1万元,比2010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26.1万元,比2010年增长209%;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人。
交通
新营子镇有呼蒲高速公路、呼大高速公路、S103省道、萨凉一级公路过境。
历史文化
新营子镇因镇政府驻新营子村而得名。清初,山西河曲县辛姓与马姓两家人到此租种地谋生,春来秋回,后定居,形成村落,取名辛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辛营更名新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