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嘉量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新莽“始建国”时,遵从旧制,重铸度量器,有名之为“嘉量”者。此件嘉量由五个量体组成,主体上为“斛”、下为“斗”、左为“升”、右为“合”、“合”下为“龠”。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器外铸铭249字,述明铸器缘由以及各量体性质。新莽时期直接凿刻在新嘉量器皿上的文字,与秦权量文字一脉相承。铭文多为工整垂脚的方正小篆,结构舒展挺拔,风格典雅俏丽,结构上紧下松,特别是下部夸张的拖长极具装饰性。
器物功用
“嘉量”是中国古代标准量器。据《周礼·考工记》载:“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槩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这是最早记载“嘉量”的文献。后人根据这些记载制成“嘉量”,把它作为象征性器物,陈列于宫殿等场所。
新嘉量是新莽时期铸造的铜器,嘉量是西汉时期著名铜器。新(王莽)始建国元年颁行的标准量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具备,故名嘉量。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龠。器外有铭文,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新莽嘉量制作准确,刻铭说明详细,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铜器注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