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亚杰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皮亚杰主义理论修正与发展的理论。大约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皮亚杰的智慧发展理论就在关于婴儿到成年期的智慧发展思想上居于支配地位。随后,他的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或问题,如结构分析、智慧发展的水平时差、平衡化在阶段转换中的作用,以及理论的可应用性等,越来越多地受到非议。
美国斯坦福大学罗比·凯斯教授综合皮亚杰之后提出的各家之言,作了富有成效的修正工作,发展成新的理论,被称为最有代表性的新皮亚杰主义者。
其理论要点可归纳为:(1)采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用儿童处理信息的过程,补皮亚杰结构思想的不足。认为“结构分析宜于描述认知发展的‘森林’,而过程分析宜于描述认知发展的‘树木’”。(2)用执行控制结构这一工具代替皮亚杰的数理逻辑工具来刻画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执行控制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智蓝图,既代表学习者在勾画某一特定问题情境时的惯用方式,又代表他处理这一问题情境时的惯用步骤。重新构思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是:婴儿期的感知运动控制结构阶段(出生~1 岁半),儿童早期的关系控制结构阶段(1岁半~5岁),儿童中期的维度控制结构阶段(5岁~11岁)和青春期的矢量控制结构阶段(11岁~18岁)。每一主要阶段内还有四个有规则的亚阶段,即运算的巩固、运算的协调、双重协调和精致的协调。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范围,以相同的速度通过这些阶段序列;儿童在广为不同的知识领域中经历了相同的亚阶段序列,足证在儿童的智慧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纵向结构和水平结构。(3)用执行处理空间和短时贮存空间代替皮亚杰的平衡化来说明阶段转换的机制。执行处理空间意指“儿童在某一发展时刻能够激活的图式的最大数目”,短时贮存空间意指“在整个执行处理空间中当前用于维持和提取先前被激活的图式的那部分”。凯斯认为皮亚杰视阶段转换为一种平衡化过程,失诸简单化和抽象化。他认为阶段的转换或过渡有赖于层级整合,即将先前为不同性质的目标服务的结构加以整合,并在层级上确定结构之间的主从关系。而层级整合的发生则有赖于执行处理空间和短时贮存空间的规模。由于执行处理空间和短时贮存空间须通过整个心理系统成熟变化而成长,故智慧发展的速度缓慢,表现为一种渐进变化的过程。(4)用发展法指导教学设计,加速了理论向实践转化,达到了教学既适应儿童的发展,又促进儿童的发展的目的。教学实验表明:教学中最初向学习者呈现的问题最为简单,往往凭直觉就可解决,随后逐渐按层级使呈现的问题逐步复杂化。但每引进一种新的策略都要建立在早先业已巩固掌握的策略基础上,并提供可操纵的材料作纠正性反馈之用。其实践意义胜过皮亚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