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是爱德华·O·威尔逊创作的社会生物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5年。
内容简介
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一、社会进化,从探讨个体群生态学的数学方法出发,阐释种群淘汰、血缘淘汰等问题;二、社会机制,概述了动物界的信息传递、势力范围、等级体系等现象;三、社会物种,广泛研究了从社会性昆虫直到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社会行为。
作品目录
世纪之交的社会生物学
致谢
创作背景
随着认知革命的兴起,天赋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又一次被人们所推崇:1975年,爱德华·O·威尔逊——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研究蚂蚁行为的专家,出版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威尔逊撰写此书的目的,是要把个体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与战后迅速发展的比较动物社会学结合起来,以创立一门新的学科—社会生物学。
作品思想
该书全书共27章,其中95%以上的篇幅在介绍如何用进化论解释动物的社会性行为,乍一看来这是一些很传统也很平常的学问。麻烦出在最后一章“人类:从社会生物学到社会学”。在这一篇幅并不是很长的章节中,他将该书前面部分的研究成果做了推广,试图将进化论也用于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其他动物的社会行为一样,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威尔逊承认,该书之所以“恶名昭彰”,主要在于它的混合特性,尽管其本意不过是试图为人类行为的起源提供一个进化论的解释。他自己做过总结,批评者主要反对的是他们所看到的两个所谓的严重缺陷:第一个是不合时宜的还原论。即认为最终可以将人类的行为还原到生物学中去理解;第二个缺陷就是遗传决定论,即相信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类的本性。
威尔逊给社会生物学所下的定义是“有关动物社会行为与复杂社会组成这两者的生物学基础的系统研究”。在他看来,社会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获得关于整个社会的生物特征的普遍原理。就人类而言,社会生物学的任务就是从进化意义上科学地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与进化的生物学机制。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生物学真正的学科意义,却被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争论掩盖了。威尔逊坦言:“在1975年的时候,我可以说是个政治白痴”。他称自己对意识形态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也为批评者认定他一定怀有某种政治动机而抱屈。
作品影响
1989年,国际性学术组织“动物行为学会”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列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之一,其学术地位甚至超过了达尔文1872年的经典著作《人和动物的表情》。
作者简介
爱德华·O·威尔逊(1929—),美国博物学家,在昆虫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社会生物学等方面卓有建树,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之父”,1990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格拉夫奖。威尔逊还是一位作家,他的著作《论人生》《蚂蚁》先后获得普利策奖。主要作品有《
大自然的猎人》《生命的未来——艾米的命运,人类的命运》《
蚂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