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新生儿肠梗阻(是指新生儿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送受阻,导致部分或完全不能通过,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发病率高于1‰,是新生儿急腹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围产期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
根据梗阻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两类。前者临床最常见。
1. 消化道畸形
胚胎发育阶段发育不全导致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如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狭窄、十二指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粘连等。
2.动力性肠梗阻
新生儿还可因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肠管蠕动功能紊乱,产生动力性肠梗阻。梗阻可发生在肠管的任何部位,可由于肠腔病变,如肠管里的粪块堵塞;肠壁本身病变如肠壁发炎、水肿导致狭窄、肠壁肿瘤、肠管套叠或肠管外的因素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新生儿症状较重,持续时间长。
1. 机械性肠梗阻
新生儿主要表现为哭闹、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或排气、腹胀拒碰触、腹部包块等典型消化道症状。如果发生肠套叠,可排出红色果酱样便。
2.原发性动力性肠梗阻
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慢性、反复发作性,或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呕吐、腹胀、便秘为主要症状,时轻时重,轻时呕吐症状减轻,少量排气排便,但腹胀很难消失,患儿由于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均较消瘦发育矮小,腹部外形膨隆,肠鸣微弱或消失。
3. 继发性动力性肠梗阻
表现多较危重,以腹痛、腹胀、呕吐及不排便为主,起病时的症状则根据引起肠麻痹的病因而异,麻痹形成后就有全腹膨胀,肠鸣音稀少或消失,新生儿可因腹胀引起呼吸困难,早期多无呕吐,腹胀加重后则出现呕吐,内含大便样物,排便次数减少,直至不能排气排便。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钠、氯,尿常规、便常规等。梗阻早期一般无异常发现。
2. X线检查
胃肠钡餐透视是除外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动力性肠梗阻,可见近段肠管扩张及钡剂停滞不前的现象,摄立位及卧位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均匀扩张充气,有液平面,如果不能决定充气肠袢是否为结肠,可用少量钡剂低压灌肠,如证实结肠充气扩张,则肠麻痹的诊断可以确定。机械性肠梗阻在梗阻发生后的4~6小时,腹部X线平片上即可见胀气的肠袢及多数高低不等的气液平面,如立位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一位置固定的咖啡豆样肠积气影,应警惕有肠绞窄的存在。
诊断
根据新生儿自出生后即开始有肠梗阻症状、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多可明确诊断。肠梗阻的诊断应判断是否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动力学肠梗阻、是单纯性肠梗阻还是绞窄性肠梗阻、是完全性肠梗阻还是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
治疗
1. 机械性肠梗阻多需外科手术治疗,如新生儿因消化道畸形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应手术修复畸形。
2. 动力性肠梗阻多行内科保守治疗,针对原发病给予治疗。一般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食、胃肠减压;肾囊封闭可以预防严重腹胀。应用新斯的明促进肠蠕动。肛管排气,小量2%肥皂水或小量3%氯化钠溶液灌肠等刺激结肠活动,也有助于减轻腹胀。静脉营养对各类动力性肠梗阻患儿非常重要。
3. 假性肠梗阻
胃肠道运动可以随营养状况的好转而改善,随着营养不良的发展而恶化。营养支持可使患儿能够正常发育,减少并发症,尽可能缓解症状。某些患儿需部分或全部胃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