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迎春花市是
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广州人民的一场嘉年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迎春花市是
中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
岭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
广州新年花市源于明末“花渡头”。清中期,在藩署前(今广东省财政厅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迁至今天的北京路。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尤其是逛西湖花市,是“老广州”的风俗习惯。 位于广州市西湖路、教育路商业区域的西湖花市,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中心花市,享有“百年花市”的美誉,也保留着广府传统文化的风韵。
1956年,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传统,分散于各街巷的店铺被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人们用竹竿搭成牌楼和花架,名曰“迎春花市”。20世纪60年代,是广州花市的第一个鼎盛时期。1960年,全市花市增容至4个,当时国家领导人经常光临花市,与民同乐。“文革”临近时,许多地方的迎春花市都充满了“革命气息”,当时行花街常常见到“非洲人民站起来”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
到了1980年代,广州迎春花市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这个时候,洋花进来了,迎春花市进一步扩大。根据风俗,花市结束,花农必须把售不出去的花砸烂,2000年花市,越秀区说服客商把花农卖不出去的花都买下送给老人院的孤寡老人,这一行动得到了众多青年志愿者的支持,此“护花活动”后来得到了广州其他花市的效仿,广州花农沿袭了一两百年的除夕夜过后摔花砸花的陋习,戛然而止。
2008年越秀花市首创“网上花市”和“手机花市”,市民轻触鼠标或手机,便可安坐家中逛花市。2009年,全国首个免费上网的无线迎春花市也在越秀区西湖路迎春花市开锣。而海珠区花市也出现了备受市民欢迎的“海珠康园手工艺作品慈善义卖点”。
新春佳节,鲜花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角色,因为花是美好的象征,能给人们带来好的景象。花的种类繁多,色彩缤纷,香味芬芳,形态各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为美好的生活增添了无限闲趣。
2010年,广州迎春花市有所变化,
天河区和
黄埔区的举办地址和规模都改变了,全部花市也不是同时开放,花都花市最早,在2月4日开放,而越秀、荔湾、海珠、天河、黄埔、白云区花市要到2月11日才开始。
2010虎年春节将至,随着最受关注的越秀区西湖花市档位投标的圆满结束,
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又将开幕。越秀区两个花市设置约400个摊位,数量比去年有所减少,将为市民逛花市留出更多的人行通道。在争夺最激烈的工艺品竞投中,今年读大一的梁嘉敬和曾永毅,以12390元的破纪录标价,夺得了西湖花市光明广场前一档位3天的经营权。“今年经济好,加上又是情人节。”这是近年越秀花市档位价格走高的原因。据花市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花市,除了有更多新的花卉品种,今年越秀区花市将会加入更多与往年不同的创意和特色。今年会将
粤剧、
粤语讲古等融入活动中,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更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越秀区的花市还特意预留了五六个摊位,展览广州剪纸、石湾公仔、肇庆裹蒸粽等民间
工艺,届时将邀请广、佛、肇的大师亲临现场展示,与市民交流互动。同时,为配合2010年迎亚运的主题,今年越秀区的花市还将邀请体育明星参与。西湖花市主牌楼则以南越宝鼎燃烧圣火为主体,中央是一个巨大的
LED显示屏,据说这是有史以来花市主牌楼第一次运用LED显示屏,花市期间将播出丰富的城区宣传、亚运宣传和贺年喜庆宣传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