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盆菜,近代通称“大盆菜”,明清两代,本地人称之为“新安盆菜”(明清时期深港地区为新安县管辖)。最早起源于新界广府民系的“围头人”。环珠江口地区的
广府民系,包括深港沿海一带,流行
元宵节吃“大盆菜”风俗。人们用木盆盛菜,一张八仙桌,一桌一盆,四条长凳,八人一桌,俗称“吃盆菜”。“新安盆菜”原本是深圳
广府人的节日菜式,开放包容的深圳客家人也接受了这一菜肴,并加入客家食材,每逢大型庆典或节假日就推出“客家大盆菜”。
简介
农历春节正月十五之前,深圳的上沙、下沙、沙嘴、沙尾、水围、渔民等多个村子,都会举办规模各异的盆菜宴。“大盆菜”,通常包括猪肉、三鸟、蚝、鱼、豆腐、萝卜等十几道菜,用煎、炒、煮、焖多种手法烹制而成,层层相叠于大盆中,供族人欢聚围坐在一起享用。
1995年起下沙村黄氏恢复了每年农历正月闹元宵吃“盆菜”的传统(此后每年不一定在元宵节正日子举办,也有提前),全村老少欢聚一堂,舞龙舞狮,唱家乡戏,旅居海外的下沙籍同胞纷纷返乡,探亲祭祖,与父老乡亲同吃团圆的大盆菜。
随着改革开放,村民们富裕起来,“大盆菜”的菜肴有所增加,食材用料更加讲究,常用的有萝卜、芹菜、芽菇、木耳、支竹、冬菇、荸荠、干猪肉皮、门鳝干、油豆腐、鱿鱼、五花肉、鸭肉、蚝、鲜鳝鱼等十五种。盆菜不仅限于元宵节吃,清明、重阳或其它节日、庆典、婚宴也可以吃,食材根据时令和口味进行调整。
大盆菜的吃法,也与中国人传统的宗亲礼法和民族心理,有某种暗合之处。一桌食客只吃一盆菜,无分贵贱主次,一团和气,寓意团圆、节俭,一派祥瑞气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情趣盎然,其乐融融。盆菜宴规模大的上千桌,规模小的也有上百桌,受到邀请的人都可以免费去吃。元宵节的宴客“大盆菜”象征“百鸟归巢”、团圆富贵,企盼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下沙村的元宵节大盆菜宴一般都在黄思铭公世祠前的广场上举行,开宴前要先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鸣放鞭炮,敲锣打鼓,舞龙舞狮。下沙黄氏开基于南宋后期,族人众多,祖祠称“江夏堂”。南宋时期,江夏黄氏后裔黄峭山第十四代孙黄默堂,来下沙开基立村。到第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黄氏有了较大发展。黄思铭去世后,其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建祠堂纪念他。
每年元宵节,数量众多旅居港澳和海外的同胞返乡探亲,与家乡父老同吃大盆菜。从1995年650席6000余人,增至 2000年2800席33000多人。最高峰出现在2002年,除深港黄氏家族外,还宴请了来自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共计5319席60000余人。2002年下沙村大盆菜宴场面壮观,规模举世罕见,其举办席数、参加人数被载入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每年大盆菜宴进行的舞狮、舞龙、舞麒麟、演粤剧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围观者众,万人空巷。
新安盆菜按食材来分,有广府盆菜和客家盆菜,盆菜起源于深圳沿海地区和香港新界,属于广府菜、客家菜。广府盆菜以海鲜为主,客家盆菜以山珍见多,共同的特点是通过煎、煮、炸、炒、烧烤等方法。盆菜其实是
广府民系围头人的美食,“围头人”是为了区别客家人而产生的一个民系,像本地居民聚集的围村里,那里面有最正宗的盆菜可吃。客家人虽然也有客家盆菜,但在客家族群中,只有居住在
新安县的客家人才有吃盆菜的习俗,而广东客家人发源地梅县没有“客家盆菜”。所以,盆菜确确实实是当地人所发展出来的食物,而移民新安的客家人在与本地人的文化交流中,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盆菜食制。
历史起源
根据本地人口口相传,大盆菜习俗的起源跟一个历史传说有关。相传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侵,南宋朝臣张世杰、陆秀夫等部,奉宋端宗赵昰和卫王赵昺于1278年南逃至官富场(今香港九龙一带),曾驻跸二王村(应为后世命名)。当时已是夜间,村民们奔走相告,各家各户把家中食物凑出来,一起倒在大锅里煮,招待饥寒交迫的皇帝和官兵。一盆盆百家菜,香气四溢,令饥肠辘辘的宋军饱食一餐。赵昰同年遇溺病逝,其弟赵昺被立为帝,史称宋少帝,次年(1279年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背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新会崖山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相传宋少帝的遗体漂流至蛇口赤湾,被当地居民殓葬,至今深圳赤湾还有宋少帝陵,为清代陵墓,今人在墓前立陆秀夫背负少帝投海殉国雕像供人纪念,至今仍有不少赵姓居民和周边百姓前往拜祭。
制作方法
大盆菜的制作方法富有乡土气息,看似大杂烩,烹饪其实十分考究。将主料、辅料分别洗净、切好备用,采用煮、煎、炸、炒、烧、炖等烹调方法,用大铁锅分别将十五种食材一一加工好,做成十五道不同风格、不同味道的主菜,如萝卜过炖,冬菇、五花肉、干猪肉皮过烧,芹菜过炒,蚝肉、门鳝干过炸等。最后以萝卜作为第一道菜辅底,把其它十四道菜,一层一层依次盛在大盆里,大盆菜便制作完成了。
端上来的大盆菜,最上面通常是三鸟,寓意飞鸟归巢;内有乾坤,十几种食材融汇出一种独特滋味,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萝卜垫底,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鲜美。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