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
上海市长宁区辖街道
新华社区,隶属上海市长宁区,地处长宁区的东南部,东起江苏路,与江苏路街道相邻;折华山路、兴国路,南沿淮海西路和淮海中路,与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相邻;西至凯旋路,与虹桥街道相邻;北接延安西路,与华阳路街道相邻,总面积2.2平方千米。2010年,新华路街道辖区总人口7.32万人。
历史沿革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李泄泾(法华浜,今法华镇路)畔建法华禅寺(今法华镇路525号)。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观音慈报禅院(今新华路650号)。
宋高宗南渡时,一些达官缙绅相继迁此定居,寺院周围民宅聚集。
明中叶,居民日益增多,市集兴盛。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始称法华镇,以法华禅寺得名。
清中期为上海县西部首要集镇。
清乾隆九年(1744年),上海县吴淞巡检司署(县以下的基层行政治安建制)迁至法华镇。吴淞巡检司治安管辖浦东洋泾、新闸、静安寺、江境庙以及法华、徐家汇、虹桥、曹家渡、北新泾等地。
19世纪末,村落有左家宅、田渡(田大)、张家宅、侯家宅、陈家巷等。
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
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数次东征至上海县,在法华地区激战。
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县实行城、镇、乡自治,法华区因战乱和李縱泾日渐淤塞等原因,人口不满5万而改为法华乡。抗战期间,南市、闸北、杨浦等贫民纷纷到此避难,牛桥浜、平武路一带棚户简屋成片。
1950年,长宁区设6个冬防办事处,区域属东法华办、西法华办。
1951年,改称第一至第六派出人员办事处,该区域称第四办、第五办。
1954年,长宁区第四、第五办事处,改设为泰安路、法华路、法华镇路3个办事处。
1957年,撤销法华路办事处,划归法华镇路办事处。
1960年,撤销泰安路和法华镇路办事处建制,设立法华街道办事处。
1965年,法华路更名为新华路,随之法华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新华街道办事处。
1987年,更名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2006年3月,街道办事处驻地从法华镇路521号迁至法华镇路479号。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辖泰安、陈家巷、东镇、幸福、和平、张家宅、红庄、新华、番禺、牛桥、香花、人民、左家宅、田渡、梅安、杨宅、西镇17个居民委员会;下设902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新华路街道辖1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法华镇路479号。
地理环境
新华路街道地处长宁区的东南部,东起江苏路,与江苏路街道相邻;折华山路、兴国路,南沿淮海西路和淮海中路,与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相邻;西至凯旋路,与虹桥街道相邻;北接延安西路,与华阳路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2.2平方千米。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新华路街道辖区总人口7.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239人,城镇化率60.4%。另有流动人口28961人。总人口中,男性35287人,占48.19%;女性37943人,占51.81%。常住人口中,14岁以下4782人,占6.53%;15~64岁5.75万,占78.51%;65岁及以上有10958人,占14.9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12万人,占97.25%;另有回、满、蒙古、土家、朝鲜、壮等32个少数民族,共2013人,占2.7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3‰,人口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5.7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28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华路街道税收总量达5.55亿元。
工业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5家。
商业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有资质的建筑业42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零售业71家,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单位26家等。
金融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辖区内有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设有多家营业部。
交通运输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辖区地处内环线以内。辖区内有946、44、48、141等十多条公交线路及轨道交通3号、4号、10号线等公共交通设施,交通便利。境内共有城市道路20条(南北向9条,东西向11条),其中新华路与延安西路为主要道路,也是虹桥国际机场进人市区的要道。新华路地道建于1971年,为上海市建设的第一条隧道,全长325米,是新华路与凯旋路、沪杭铁路相交的下立交地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有幼儿园(所)4所,小学3所,初中3所,共有教师近600名,学生近万人,另有大学1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业余进修学校(民办)1所、现代职校(民办)1所,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6所。
文化事业
新华路街道先后建立了法华历史文化墙、法华牡丹园、牡丹亭,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法华牡丹文化节,评选“法华牡丹形象大使”。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设有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7个居民区均设有健身点,并配备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占常住人口的1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新华路街道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中山医院分院(原纺三医院)、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华山医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
社会保障
2011年,新华路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7户,人数48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3户,新增就业岗位1650个,帮助成功就业138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家庭”安置率100%。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法华颐养院、老年协会、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7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5个、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33个、残疾人服务社、助残服务社、阳光之家、阳光心园、阳光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俞静社群工作室、君慧心理咨询工作室、蓉之林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室、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法人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社区事务联动处置中心等。
2011年,新华路街道新建社区慈善超市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历史文化
新华路街道因新华路而得名。新华路始筑时名安和寺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名察哈尔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名法华路;1965年,改名新华路。
风景名胜
新华路街道内曾有寺观3处、宗堂9处、名胜园林4处,人文历史景观被誉为上海第一大镇。其中,镇内法华禅寺建于北宋年间(现址在交大安泰学院附近),为当时全国四大名寺之一。法华牡丹就占到48种,故法华镇还享有“小洛阳”的美誉。
新华路街道辖区内新华路、泰安路、兴国路等被列为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共有洋房210幢,其中,新华路211弄、329弄,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造的英、法、西、意等各国式样花园洋房29幢,曾作为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国家的驻沪办事处或领事馆,故名“外国弄堂”。
新华路街道有新华路、华山路、法华镇路、定西路、泰安路、番禺路等六条人文景观道路。
著名人物
新华路街道有剧作家杜宣,音乐家贺绿汀,戏剧导演黄佐临,历史学家周谷城,国父孙中山之子孙科,曾任同济大学校长,教育学家周均时,无产阶级革命家贺子珍,市政建设专家赵祖康,工商界知名人士荣漱仁,桥梁工程专家院士李国豪都曾居住境内。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13日,新华路街道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2021年3月,新华路街道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22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0: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