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黄龙汤
中医方剂
新加黄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泻下剂。具有清热,和血,润肠之功效。主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歌诀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组成
细生地、元参、麦冬(连心)各五钱(15g),人参(另煎)、当归各一钱五分(4.5g),芒硝一钱(3g),生甘草二钱(6g),生大黄三钱(9g),海参(洗)二条,姜汁六匙。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功用
清热,和血,润肠。
主治
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方义
温病热邪,内传阳明,与糟粕相结成里实。故见大便秘结,腑中胀满而硬。温热之邪,久羁不愈,耗气伤津,致气阴两伤,则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干焦裂,苔焦黄燥裂。本证虚实夹杂,若单纯攻下则正气不支且正虚不能运药,下之不通;单纯扶正则实邪愈壅,且邪气不除,正气亦难以复常。治当攻补兼施,邪正兼顾。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以攻邪,为方中君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补虚,运药力行药势以利攻积祛邪,又可使下不伤正,为方中臣药。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甘寒质润,滋阴养液,既补耗竭之阴液,又能滋润肠燥,以助通便,寓有“增水行舟”之义。甘草益气和中,顾护胃气,又制硝、黄峻猛泻下之力,以防其伤正姜汁和胃止呕防止拒药不纳,同时借其降逆作用,以助通降肠胃气机。二味为方中佐使之用。诸药配伍,泻热通便,益气养阴,邪正兼顾,扶正有助祛邪,祛邪以利安正,共成攻补兼施之剂。
运用
1、本方主治热结里实,兼有气阴不足之证。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腹胀而硬,神疲少气,口干燥,舌苔焦黄燥裂为证治要点。
2、常用本方治疗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见上述证候者。
加减化裁
如无海参,可重用生地;如腹胀满较甚者,加厚朴、莱菔子以行气消胀;如正虚重者,去芒硝,减缓泻下之力。
使用注意
本方寒凉滋润,若属冷积便秘,则易慎用。
附方
名称: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麦冬、细生、芒硝、三地、大黄
用法:水八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阳明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出处:《温病条辨》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名称:黄龙汤
组成:粪汁(绞,陈久者佳)
用法:饮数合至一二升
主治:伤寒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食菌遇毒死。瘟病垂死
出处:《肘后方》
名称:黄龙汤
组成:伏龙肝、当归、甘草、赤芍药、黄芩、川朴消、川升麻、生干地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热病鼻衄
出处:《太平圣惠方》
功用:去五脏热气
名称:黄龙汤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用法:水二钟,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为度
主治:伤寒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而致结热利证,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温疫应下失下,耽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元神将脱,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肉晌,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
出处:《伤寒六书》卷三
功用:回虚逐实,补泻兼施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黄龙汤、新加黄龙汤均为攻补兼施之剂。然黄龙汤含大承气汤之意,泻下热结之力强,适用于热结较甚,兼气血不足者;新加黄龙汤以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滋阴增液之力强,适用于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者。
重要文献摘要
1、《温病条辨》:“旧方(黄龙汤)用大承气加参、地、当归,须知正气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阴阳俱备,尤重阴液消亡,不得再用积、朴伤气而耗液。故改用调胃承气汤,取甘草之缀急,合人参补正;微点姜汁,宣通胃气,代、朴之用,合人参最宣胃气;加麦地、玄参保津液之难,而又去血结之积聚。姜汁为宣气分之用,当归为宣血中气分之用。再加海参者,海参咸能化坚,甘能补正。按海之液,数倍于其身,其能补液可知,且动之物,能走络中血分,病久必人络,故以之为使也。”
2、《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此虽变为威寒苦甘法,但苦甘多而咸寒为佐焉。故治法亦同中略有小异。用苦甘者,重用泻火生液也;佐咸寒者,取以软坚润燥也。大概肠胃火结之燥实证,而又津液大伤,不可不攻下,而又不任攻下者,此法宜之。本方所治,为阳明燥实,屡下不通之证。方中生地、甘草、人参麦冬大甘,生液养津;大黄苦寒泻火,益以芒硝之软坚润燥;玄参、海参之咸寒,大生津液;又有归之滑润,姜之开结,俾少火实结之邪,一鼓宣通滑泄而尽去之。臂水涸舟停,既有人力之推挽,复得潮汛之泛滥,则巨舰中流而自在行矣。不然,虽有风帆篙手何益哉?此又攻下法中之别有法门,而为学者之所宜究心者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1:45
目录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