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成立于1929年,拥有6500多名会员,是
新加坡潮州人的最高领导机构,它代表的是祖先来自中国广东省八个潮邑的潮州社群。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是同乡团体的最高组织。由潮邑人士最早最大的慈善福利团体义安公司演变而来。1830年前后,澄海人余有进等创组义安公司后,它一直由余有进及其后代掌握,账目不公开。1927年底,
林义顺、李伟南等14人质疑义安公司佘应忠,要求把义安公司交潮州人士共同管理,佘不同意。林义顺、黄蔚廷、李伟南、
张永福等40人联名登报。除成立潮州公产维持会外,还发起组织潮州八邑会馆。
1928年9月15日召开潮侨大会,议决成立
潮州八邑会馆,推举林义顺等20人为筹委会,外加每县各派2名代表,筹委会共计36人,另由筹委会聘请素负名望的廖正兴、王邦杰、佘应忠、佘应琳等10人为名誉顾问。在端蒙学校内办公。1929年2月2日召开第二次潮侨大会,通过潮州八邑会馆章程,推举总理林义顺等董事及职员。1929年3月当地政府准予注册立案后,公开征求会员,参加者逾700人。1929年初月18日依章正式选举第一届董事会,总理为林义顺,副总理为李伟南和杨缵文。1930年9月8日由改组后的义安公司林雨岩、刘炳先等向佘应忠接管义安公司一切帐筹及存款。1934年参与发起组织马来亚潮州公会联合会(后改为
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简称马潮联会)。派代表参加筹备工作,参加和主办以后各属代表大会,成为马潮联会的中坚力量,直至新加坡独立后才脱离与马潮联会的隶属关系,而建立平等的兄弟社团关系。1937年中国全面抗日后,派代表参加星(新加坡)华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和以后成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捐款捐物,至1940年共筹募捐款近47.3万元;同时与马潮联会共同筹赈潮汕地区灾民。1942年日本侵占新加坡后,会务停顿。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随即恢复会务活动。
1946年发起成立新加坡潮州会馆救乡委员会,办理救济潮汕地区粮荒事宜;同年10月27日在吉隆坡主持召开马来亚潮侨各会馆特别代表大会,通过统一救济故乡等多项议案。1953年至1954年,响应创办南洋大学,发动捐款和征求乡侨加入为南洋大学会员运动;在1958年南洋大学落成典礼时,又发动潮人审计署捐赠贺仪,充实南洋大学基金。50至60年代,多次在本地向乡亲筹募捐款,资助马潮联会设立大学贷学基金2.5万元。资助森美兰、安顺等地潮人审计署筹建会所。1963年5月建成新加坡潮州大厦,会馆与义安公司迁入办公。1965年制订办理潮人福利大纲,由义安公司每年拨交1万元,援助孤寡、老弱病残等乡亲。1964年和1966年两次募捐1.6万元交中华总商会,并参加筹建日治时期殉难人民纪念碑。1969年8月31日,举行庆祝新加坡开埠150周年暨该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编印出版40周年纪念刊;1980年和1989年分别出版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纪念特刊。1980年成立以曾森光为主席的提高潮剧技艺工作委员会,高薪聘请许吾汉师傅莅新指导,耗资1.8万元,对近百名艺员进行7个月的培训。
会馆之会旗于 1931 年,登报公开征求设计图案,董事会推选
杨缵文负责审定工作,结果选取曾纪泰的设计。图案上的八星是表示潮州八个县(
潮安、
澄海、
潮阳、
揭阳、
饶平、
普宁、
惠来、
南澳),星上的光芒表示发扬光大,星中的丹心,表示八县同心,旗色蓝地,表示清白。
1981年11年11月18日组团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首届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80年代以来,设立文教中心,免费为各文化艺术团体提供展览、演讲、活动场所;开办汉语拼音、中国书法研习班、国术健身班、电脑培训中心、股票投资讲座等多种课程和活动;搜集潮人文物;资助作家出版作品,至1988年已出版潮州入邑会馆丛书18种。80年代以来,接待来访的中国各行业和潮汕各县政府代表团,以及文化教育界学者。1976年修改章程后的会馆宗旨为:联络潮州八邑同乡,敦睦乡谊;致力会员团结和互助;办理公益慈善事业。1983年潮州八邑会馆拥有6个县属会馆、7个同乡会、25个氏族宗亲会、6个潮人商业团体、5个儒剧社、3个俱乐部、10个善堂及德教会等,共计65个潮社团。历届会长(总理)有:林义顺、李伟(任过6届)、杨缵文(任过6届)、陈振贤(任过5届)、陈锡九、张汉三、黄诗通、杨绍和(任过5届)、张泗川、周镇豪、林继民等。第30届(1989──1990年度)会长杨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