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早的图书馆由新加坡奠基者莱佛士·斯坦福创建于1823年,公众可以从该学校图书馆借书,但要付出少量费用。1957年颁布了《莱佛士国家图书馆法令》,于是这所收费图书馆正式成为免费的国家图书馆兼公共图书馆。1960年11月12日国家图书馆大楼正式启用,根据1967年的《国家档案和记录中心法令》,档案部分分离出去,但是在1970年之前,档案馆和图书馆同处一个屋檐下,而直到1978年两馆仍由同一人领导。1968年《国家图书馆法案》修正案详细规定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强调了其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协调中的领导地位。
概况介绍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1844年建立了一所叫新加坡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但莱佛士图书馆仍然存在,直到1862年迁往市政厅(现在的维多利亚剧院)。1874年该馆被政府接管,更名为莱佛士图书馆。1876年该馆又搬回莱佛士学校,1886年《图书注册法令》使该馆成为接受缴送本的图书馆,1887年转移到现在位于斯坦福路的国家博物馆。1938年该馆附加了档案保存功能。1953年慈善家李光钱捐助了375,000元为建馆基金,并为图书馆大楼奠基。1957年颁布了《莱佛士国家图书馆法令》,于是这所收费图书馆正式成为免费的国家图书馆兼公共图书馆。1960年11月12日国家图书馆大楼正式启用,根据1967年的《国家档案和记录中心法令》,档案部分分离出去,但是在1970年之前,档案馆和图书馆同处一个屋檐下,而直到1978年两馆仍由同一人领导。1968年《国家图书馆法案》修正案详细规定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强调了其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协调中的领导地位。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简称NLB)是目前东南亚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1960年正式启用,2005年重建,新馆位于市中心维多利亚大街100号,由两栋16层的建筑物组成,每层楼均有一座天桥连接。
▲隶属关系
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隶属于国家信息与艺术部。
组织机构
。
1. 将图书馆的呈缴由图书扩大到非书资料;
2. 打造无边界图书馆网络:a.500所学术图书馆及专门图书馆数据库与公共图书馆相连;b.公共图书馆和国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连接;
3. 促进馆际合作与馆际互借;
4.执行高度合作的国家藏书计划,各馆须有专藏重点;
5.设立图书馆发展基金,提供馆员再进修机会;
6.建立图书馆培训标准,成立图书馆管理局培训机构;
7.起咨询顾问作用,向政府提供有关加强信息服务的政策。
国家图书馆和教育部进行跨部门合作,并洽谈外包信息服务的可能性。
职能作用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既是国家图书馆也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其职责包括收藏公众所需要的综合性图书资料,并成为新加坡出版物和新加坡问题研究领域各国出版物的全国总书库,提供参考服务,馆际互借、交换和复制服务。其有特色的东南亚研究性收藏向当地及海外学者及研究者开放。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的书目中心,进行国家书目、期刊索引以及各种联合目录的编纂。出版《新加坡国家书目》和《新加坡期刊索引》。同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也是新加坡综合图书馆自动化服务网络的中心机构,这也是一个全国性书目网络,为成员馆提供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也是ISBN和ISSN的
国际项目中心。
作为公共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十几个分支图书馆分散在各地,承担其公共图书馆的职能。第一个分馆于1970年建于女皇镇,而最新的服务网点已经发展到大型购物中心。
人员团队
NLS有800名员工,其中191名专业人员、243名平行专业人员和188名辅助专业人员。
新加坡图书馆局下设有学院,致力于人员和组织在信息文献、以及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的培训。1998年以来该机构已组织80多次课程和研讨班对3000余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的人员进行培训,该学院与本地和海外机构的导师、主题专家关系密切,以保证学员通过课程确实有收获。学院的新挑战是建立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教育。
馆藏建设
据统计到1998年3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马来文、华文、泰米尔文和英文藏书560万件,其中连续出版物426,711卷,专著127,530卷。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将大量拨款购买书籍、期刊和非书资料,以在2003年达到1140万册的目标。将重点增加电子图书、
只读光盘的入藏量,使其占到总藏书量的6%,并把目前占3%的视听资料,提高到17%,使非印刷品所占的总比例提高到23%。
而各区域图书馆藏书各具特色。中央区域图书馆侧重收藏商业和金融方面的书籍;淡滨尼区域图书馆将以资讯科技书籍为主;裕廊东区域图书馆则侧重在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方面的书籍;兀兰区域图书馆以食品和其他轻工业的特别图书为收藏重点。到21世纪,区域图书馆的基本藏书占60%,其余40%视其本区域读者的需要而定。
2005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马来文、华文、泰米尔文和英文文献共计8,857,677件,其中连续出版物898,810卷,专著7,621,717卷,特藏(艺术作品、舆图资料、视音频资料、计算机文档、缩微胶卷/平片等)337,150件。在这些馆藏资料中,各语种比例为:马来文7.15%,中文22.83%,泰米尔文3.48%,英文62.73%。
馆舍历史
新加坡国家馆馆舍于1953年奠基,1960年正式起用。它位于城市文化区域的斯坦福路。1997年4月-12月曾进行了8个月的装修翻新,于1998年1月19日重新开馆。由于许多新加坡人对国家图书馆的情感,所以图书馆保留原来的外观,内部进行了大规模改变。翻新后总面积4100平方米,比原来面积多一倍。增设了咖啡座,借书部按主题排列书籍,比如旅游指南、烹饪、电脑以及保健等书籍更醒目、更吸引人。图书馆里设有100余台电脑和6000种多媒体项目,提高范围广泛且多样化的服务。
1994年3月原新闻及艺术兼教育部部长宣布,新的国家图书馆大厦将在维多利亚街兴建。该馆建筑占地1万平方米,为10层建筑物,室内空间79,030平方米,将于2004年建成。一俟其竣工,国家图书馆将搬到新地点。届时将包括专业图书馆,如商业图书馆和艺术图书馆等。
另外,国家图书馆有5所区域图书馆、18所社区图书馆,计划在20年内建立100所邻里图书馆。
读者服务
中央社区图书馆是外借部,位于一层,收藏有小说、散文、诗歌、保健、文化、艺术等类的书籍及杂志,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借还业务。书籍采用开架借阅,
只读光盘可在馆内利用计算机阅读。
新加坡国家馆有充足的区域馆和社区馆,所以它的服务辐射到全国各地,尤其当把社区馆设立在购物中心并配备有网络终端后,用户更多。以至能达到每天接待5,000人,周末甚至达到8,000人。目前国家馆注册读者120万。
未来发展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已经在一些区域图书馆中开展联机数据库检索服务,可以检索本国和海外的数据库,也可以使用因特网。NLS的目录早在1995年业已上网,任何读者都可以通过万维网来查阅图书馆目录,预约图书,办理续借手续,了解图书馆近期的活动和新书。图书馆还打算进一步提供24小时图书馆业务电话服务,主要用于外借和续借;声像外借服务;联机检索新加坡资料;通过Singatouch系统,使用户可以在购物中心或社区中心检索图书馆目录或者办理图书馆业务。
1997年10月,新加坡国家馆与
中国国家图书馆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计划两个馆将通过电子网络连接起来,分享资料与资源,为两地使用者提供24小时的资料检索服务。1998年5月,全世界的华文网际网络用户都能通过新加坡国家馆网址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遨游中国书海。并且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其采购书籍并进行编目。1998年3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第三季度将可通过国家图书馆的电脑网络,从英国图书馆外借部索取资料。最终目标是建设世界级的图书馆系统。
根据新加坡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制订的《2000年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加坡图书馆学会计算机与网络委员会制订的《2000年图书馆报告》,新加坡要建立一个适应全民社会需求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建立无边界图书馆网络、高度协调的国家藏书计划、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服务、与商界和社区建立共存共荣的联系,培养具有检索、分析、传播信息技能的新型图书馆员。在技术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和只读光盘等新技术,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
另外,1995年建成的淡滨尼区域图书馆业已显露
电子图书馆的端倪:提供多媒体电子杂志、
交互式多媒体教育;提供访问CD-ROM,利用Jukebox可同时提供读者访问240张光盘;拥有一个电影、光盘、录像的瞬时转换系统,可同时为20位读者服务;使用借还书自我服务系统,数字化的
有线电视系统;还提供家庭电子信息服务,可远程访问OPAC和使用图书馆网传送全文资料。
现任领导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总馆长、创新总监:陈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