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综合体是四川省委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比新农村
建设和示范片建设起点更高、
标准更高、要求更高。
简介
相比现在建成的农民新村的特点:规模都较小,辐射的人口不多,配套设施不好安排。样样配套,配套多了,形成浪费和闲置;配套少了,配套不全,又不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新农村综合体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提出,对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定义
农村综合体的定义,是在场镇周边建成的、农户居住规模较大、产业支撑发展有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全的、能初步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综合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院坝、广场、文体设施、水电气主干道、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由群众主体、政府主导进行统一配套建设。
功能定位
小城镇主要居住着和服务于不以农业为生的城镇居民,但又是农民生活的改善地和农资的供应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农民新村受规模和基础配置的限制,主要为农民居住和农业生产提供简单、基本的服务。新农村综合体规模大,辐射宽,设施较为完善,主要为居住其间的农民和周边的农民新村提供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
布局
新农村综合体的布局主要从它的辐射范围和能力来考虑。从丘陵地区的现实看,新农村综合体的辐射半径应该在3公里左右,辐射人口在7000人左右(常年在外的农民工没有计算在内)。在具体规划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依实际情况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新农村综合体的布局又要兼顾已有的基础。由于农村长期以来不断的行政区划调整、人员变迁、民俗改变、公路改道等因素,有的原来具有人气的聚集点逐渐在消失,有的则在新生在成长。对有聚集基础的地方,要考虑新农村综合体的布点,这样可以减少投入并加以充分利用。撤区并乡建镇改革后取消了乡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定的地盘,一定的人气,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起来改造成新农村综合体。
新农村综合体的布局应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一是相当多的新农村综合体是跨村的。只有跨越了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辐射作用。二是有的新农村综合体要跨越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新农村综合体要跨越乡镇的允许跨越,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
建设内容
新农村综合体除了具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外,还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内容。一是道路应与包围着的小城镇相连,修建等级应比到农民新村的道路要高。同时,与周边能辐射到的农民新村道路要相通,修建等级比农民新村内部道路高。二是新农村综合体内的基础设施要配套,包括水电气路、通讯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绿化、商业设施等,基本上小城镇应有的设施它都应该有。三是社会事业要跟上,包括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但每项社会事业的配置规模和档次,都要考虑到它的功能发挥和社会效益,不能造成闲置浪费。四是公共服务要建立,包括物业管理、治安保障、纠纷调处、就业服务等。五是为农服务的能力要强,包括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等。政府应为此建立相应的服务设施,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提供服务。
现存的问题
1、把握好与小城镇与新村的关系。新农村综合体是小城镇功能的延伸,又是农民新村的中心,要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不能模糊它们的地位作用,也不能混淆它们的功能定位,否则,会造成建设上的浪费和设施上的闲置。
2、新农村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要与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同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要纳入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四川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以县为单位,合理布局,与小城镇、农民新村互相照应、协调。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与农民新村建设同步开展,协同推进,共同支撑新农村建设。
3、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重点要突出。除了新农村综合体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外,重点应放在为周边农民新村提供服务上。农民新村提供不了供应不上的服务,要由新农村综合体提供;小城镇顾及不到的服务,要由新农村综合体提供。建设发展的重点在于:商业网点、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等。
4、新农村综合体的管理要跟上。新农村综合体不是一级组织,建设在哪个乡镇哪个村就由哪个乡镇哪个村进行管理,提供服务。新农村综合体里面很多服务项目,应培育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律来营运,如商贸、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政府不应包办代替,否则,管不了也管不好,服务不了也服务不好。
发展前景
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是四川统筹城乡发展在新的阶段下取得新突破的内在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符合农村实际,农民高度认同,且已内化为一种价值取向,对四川“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事实再度表明,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聚集和整合各类要素,有利于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源自四川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必将走出四川,推向全国,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幸福发展之路,曙光就在前方
案例
二东村是达州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验点,位于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地带,距场镇1.5公里,全村辖6社402户1372人,耕地面积1321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650元。二东村新农村综合体有居民112户,占地约60亩,其中新建户46户,改扩建户66户,配套建设有“1+6”村级活动室和专合社服务阵地。
据了解,该综合体是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采取民办公助和“十统二带” (占地统筹、建房统规、资金统筹、队伍统招、材料统购、质量统管、基础统建、房屋统分、产业统育、管理统制,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方式进行建设。新建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26户,二期20户,每户房屋占地面积92㎡,建筑面积175㎡,分上下两层。房屋主体结构由农户按照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综合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院坝、广场、文体设施、水电气主干道、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由群众主体、政府主导进行统一配套建设。
二东村以综合体为平台,强化产业支撑,建成高规格、高质量的集育苗中心、蔬菜生产加工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大棚蔬菜核心展示片125亩,解决该村闲置劳动力百余人,农民务工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二东村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120万元,加快道路建设。全村共硬化村道6.1公里、社道6公里、通户路4公里、田间耕作道7公里,实行土地综合整治623亩,配套建设饮水、用电、供气、通信、垃圾站点等基础设施,并对综合体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栽种经济林2600余株。二东村还强化了综合体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了“村两委+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的“1+6”活动阵地,配套了远程教育中心、党员培训中心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办公室,使之成为便民利民和群众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的集中场所,基本形成了农村新型社区的雏形。